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校园动态>正文

    2025年怀化市小学数学集成化教研活动暨谢非教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在锦溪小学举行

    2025-11-18 16:58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谢 振 华]

    华声在线11月18日讯(通讯员 )11月17日至18日,一场以“锚定关键问题,驱动深度研讨”为主题的小学数学教育盛会在怀化市锦溪小学举行。400余名来自全市13个县区的小学数学教研员及一线教师齐聚一堂,以“集成化、共同体、高质量”为路径,共探教育新路径,共绘成长新蓝图。

    以研促教,高位引领明方向

    本次活动由怀化市教育局指导、怀化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谢非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室与怀化市锦溪小学承办。开幕式由怀化市锦溪小学教学副校长黄晓丽主持,全国知名数学教育专家华应龙、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李军,怀化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蒋东航、怀化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周华,怀化市锦溪小学党委书记孙国兵及校长董树凤等领导专家齐聚,为活动注入专业力量与思想深度。

    “教什么——既要教知识更要教做人;为谁教——为国为党为人民;怎么教——大思政与数学深度融合。”活动伊始,专家与领导的发言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数学课堂锚定了“向上有方向、向下有根,横向有文化、纵向有思想、向未来有灵魂”的新坐标。蒋东航在致辞中强调:“教研的核心是解决真问题、驱动真成长。本次集成化教研正是要以关键问题为纽带,推动全市小学数学教育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型,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课例示范,素养导向展新貌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场域。活动中,三位专家与一线教师的课例展示,以“素养导向”为内核,以“问题驱动”为路径,为参会教师呈现了数学课堂的多元可能。

    作为全国知名数学教育专家,华应龙带来的课例《袁隆平教我们学数学》堪称“素养课堂”的典范。课堂上,他以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故事为脉络,将数学知识融入“杂交水稻试验田测算”“不同品种产量对比分析”等真实情境中。锦溪小学四年级(7)班的孩子们在测量、计算、思辨中,不仅掌握了“面积计算”“数据统计”等数学方法,更在“袁爷爷用数学解决粮食问题”的故事里,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的深刻内涵。“这节课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用袁隆平精神浸润孩子们的心田,让数学学习有了更厚重的人文底色。”课后,观课教师感慨道。

    随后,华应龙以《“国数课”的设计与实施》为题展开讲座,结合四十余年教学实践经验,从“素材挖掘——如何将国家发展、文化传承与数学知识有机联结”“逻辑设计——如何以问题链驱动深度思考”“落地技巧——如何平衡知识目标与素养目标”三个维度,为“国数课”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数学是文化的载体,更是育人的工具。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既长知识,更明大德。”华应龙的总结引发全场共鸣。

    李军的课例《那一片中国红(扇形统计图)》,则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展现了思政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课堂上,学生不仅掌握了“扇形统计图的制作与解读”,更在“每一份数据背后都是祖国发展的印记”的感悟中,厚植家国情怀。“这样的课堂,让数学知识‘活’了起来,让思政教育‘实’了起来,正是新课标倡导的‘融合教学’的典范。”周华称赞道。

    在专题讲座《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中,李军结合自身20余年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重大主题教育”与数学课程融合的四大路径:以“真实情境”激活情感共鸣、以“问题链”深化思维发展、以“实践任务”促进知行合一、以“评价体系”保障落地成效。“思政教育不是数学课堂的‘附加题’,而是‘必答题’。我们要找到两者的‘共生点’,让数学学习成为价值观培育的自然过程。”李军的分享,为教师们打开了“大思政”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新视野。

    作为活动承办方,谢非教师工作室与锦溪小学教师团队也以扎实的课堂实践,展现了“本土教研”的深厚功底。谢非老师与六年级(5)班学生带来的《再探分段计费》,以“生活中的计费问题”为载体,设计了逻辑缜密的问题链和层层递进的探究路径,不仅突破了“分段计费”的教学难点,更让学生在“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跃迁中,体会到“数学建模”的魅力。

    锦溪小学曹雨老师的《再探2、5、3的倍数》同样亮点纷呈。她以“为什么2、5的倍数只看个位,3的倍数却要看各位之和”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观察到原理探究,构建“确定部分+剩余部分”的数学模型。“这节课不是简单的‘规则记忆’,而是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观课教师纷纷表示。

    专题研讨,关键问题破瓶颈

    除课例展示外,活动还围绕“深度学习”“关键问题链构建”等核心议题展开专题研讨,为教师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工具箱”。怀化市鹤城区华都小学校长张丽群以《深度学习视域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和实践》为题,从“深度学习的特征”“课堂落地的五大策略”“评价体系的重构”三个维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怀化市鹤城区人民路小学教研室主任刘彪则聚焦《构建关键问题链:PBLD循环框架下的数学深度学习路径》,提出“PBLD(问题导向—探究实践—反思提炼—迁移应用)”循环框架,结合具体课例,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核心问题—子问题—任务链”的设计,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思维网络”,驱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刘彪的分享,为教师们提供了可操作的“问题链构建指南”。

    总结展望,集成教研启新程

    活动尾声,周华作总结点评。她高度肯定本次活动的三大亮点:“一是‘集成化’特征鲜明——专家引领、本土实践、区域联动有机融合;二是‘问题导向’贯穿始终——从课例到讲座,都紧扣‘如何破解教学难点’‘如何落实素养目标’等关键问题;三是‘育人本位’深入人心——所有探索都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展开,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课堂上。”

    同时,周华对怀化小学数学教育的未来提出期待:一要做“知行合一”的转化者,将研修所得融入日常教学每一环,让理念落地为课堂变革,让方法转化为成长实效;二要做“薪火相传”的播种者,以汇报课、微讲座等形式将收获带回学校、带入教研组,推动优质资源辐射更多同仁;三要做“永不止步”的探索者,以“微研究”破解教学困惑,让深度研讨成为常态,让专业成长成为底色,共同打造“契合复兴需要、助力学生成长、成就教师价值”的高品质数学课堂。

    从民乐队的悠扬乐声到课堂的思维碰撞,从专家的高位引领到一线的实践探索,此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传递着“以研促教、以教提质”的坚定信念。正如孙国兵在活动结束时所言:“教研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课堂、聚焦问题、共享智慧,让怀化小学数学教育的明天,因每一位教育人的坚守与创新,绽放更绚丽的芳华。”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