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周祉衡
在洞口职业中专的校园里,提起“小钟姐姐”,学生们总会露出温暖的笑容。这位深受大家喜爱的语文老师,用七年青春扎根乡村教育一线,用无私的爱心与春风化雨般的温暖,成为了学生心中最信任的“姐姐”。她,就是洞口职业中专青年教师钟艳娣。

作为一名“90后”教师,钟艳娣用行动打破了人们对青年教师“浮躁”的刻板印象。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来到乡村中学任教。面对艰苦的环境和琐碎的工作,她从未退缩。七年如一日,她始终坚守在教学和班主任岗位上,不仅认真备好每一堂语文课,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用青春和热情,诠释了新一代乡村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不是冰冷的知识灌输,而是温暖的心灵陪伴。”这是钟艳娣常挂在嘴边的话。担任班主任期间,她总能敏锐捕捉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小郑是一名留守儿童,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而性格内向。一次偶然,钟艳娣发现小郑在画纸上用黑色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动漫人物,她轻声夸赞,打开了小郑的心扉。当得知小郑想念妈妈包的粽子时,钟艳娣立刻在班上组织“包粽子活动”。在她的带动下,全班同学分工合作,教室里欢声笑语不断,飘出阵阵粽香。当小郑咬下第一口热乎乎的“班级牌”粽子时,眼中泛起了泪光。这个温暖的细节,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超越血缘的亲情。

在教育教学中,钟艳娣打破了传统师生关系的壁垒,倡导“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了让学生释放高考压力,她常常利用晚餐后的时间约学生们到操场打球,在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在言语间给予充分肯定,以心换心。学生们更愿意亲近她,时常交流生活与学习上的难题。学生毕业时,她为学生们煮了一锅满满的热乎乎的面条,用朴实无华的方式为学生送上真挚的祝福。毕业生黄晶在一年后的教师节发来信息:“好怀念高中时光,好想念你晚自习时的‘碎碎念’,现在才知道你的用心良苦。”钟艳娣的“碎碎念”不是严厉的批评,而是贴心的叮嘱和真诚的交流。这些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对她既尊敬又爱戴。

七年的教育时光,是钟艳娣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旅程。她见证了学生们的蜕变:内向的小郑变得开朗自信,勇敢追逐绘画梦想;行文爱天马行空的小谢慢慢规范写作,文章发表在知名期刊;调皮的学生逐渐懂事,找到了人生方向……学生们的成长,也让钟艳娣不断进步,从初登讲台的紧张青涩,到如今的从容老练,她在教育实践中逐渐成熟,收获的不仅是学生的喜爱,还有作为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钟艳娣的故事,是无数扎根乡村教育工作者的缩影。她的坚守与付出,不仅点亮了学生们的求学之路,更折射出乡村教育的希望。2018年以来,她多次获得县人民政府嘉奖,并获评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教育路漫漫,我会一直走下去,用赤诚之心遇见更多学生,也遇见更好的自己。”钟艳娣如是说。
如今,钟艳娣依然在洞口职业中专的讲台上发光发热。她用爱心守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梦想,用行动为乡村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与力量。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