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0月30日讯(通讯员 马良 蒋军生)“无‘作业日’如何避免流于形式?”“怎样让体育课真正‘能出汗’?”……10月29日晚,由茶陵县教育局主办,茶陵县铁犀教育基金会协办的以“茶乡夜话”第三十六期之“茶陵‘心’守护·陪你向阳生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十条措施”探讨直播在茶陵县云阳小学如期举行。

活动现场,6位嘉宾围绕“十条措施”的落地路径展开深度交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茶陵思源实验学校教师罗梦霞、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下东中学教师周文、茶陵一中专职心理教师饶亚梅、县心理健康教研员谭晶、芙蓉学校心理名师段玉洁和云阳小学思政教研员唐礼红结合茶陵教育实践,从缓解学业焦虑、强化体育锻炼、保障睡眠质量、引导健康用网等十个维度,分享经验与建议。
“减负是守护心理健康的基础。”谭晶首先介绍茶陵已有实践:全县规范整治学科类培训机构,小学一、二年级取消考试,云阳小学推行“每周三无作业日”,茶陵一中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多举措缓解升学压力。在协同防护方面,全县学校均设标准化心理辅导室,联合公安、妇联开展家长讲座与未成年人心理干预,组织心理教师赴湘雅医院见习,并开通12356心理援助热线,构建“24小时守护网”。

针对学生体质与用网问题,段玉洁直指“小胖墩”“小眼镜”增多的现状,提出“体育+心理”双驱动方案:学校需推动心理教师与体育教师合作设计趣味运动会,家长要固定“家庭运动时间”,既要当“参与者”也要当好“守护者”;面对网络成瘾,她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定“家庭网络使用公约”,用户外探险等现实活动替代网络依赖,“青少年前额叶发育未成熟,需通过规则与陪伴帮他们建立自控力”。
“特殊学生群体更需精准关怀。”罗梦霞介绍,茶陵县已为特殊学生建立“一生一策”档案,每学期开展家访,并通过“爱心妈妈”结对提供帮扶。在校园心理环境优化上,各校推进“和谐班级”建设,组建多彩社团,部分学校引入AI技术开发心理支持工具,同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及时做好教职工心理调适和情绪关怀。

睡眠不足问题成为现场热议焦点。饶亚梅援引数据指出,超七成中小学生每日睡眠不足8小时,学业压力与电子产品使用是主要诱因。“睡眠不足会加剧情绪波动、影响记忆巩固。” 她建议,家长需共创“家庭作息公约”、建立睡前放松仪式,学校可开设睡眠科普课、打造“正念睡眠角”;针对心理问题的隐蔽性,学校需每年开展心理筛查,建立“班主任-心理老师-精神科医师”三级干预链条,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及时求助。
“全员育心,是守护孩子心理健康的核心!”周文强调,教师要将心理引导融入学科教学,练就“读懂孩子情绪”的硬本领,对情绪波动早发现、早疏导;他呼吁家长告别“刷手机式陪伴”,让家庭教育真正“走心”不“走过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间心理教室’,家校联动、用心倾听,才能为孩子心灵播撒阳光,让他们心里永远亮堂!”
茶陵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将以教育部“十条措施”为指引,进一步配齐配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校医与保健教师,系统化提升教师“育心”能力,推动“十条措施”落地见效,凝聚家校社协同合力,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孩子们幸福健康成长。

本次“茶乡夜话”活动,由茶陵县融媒体中心进行线下+线上全程直播。这场持续1个多小时的探讨,吸引了线下家长代表及线上观众的热烈互动,当晚直播点击量达14.99万人次。
责编:黄爱民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