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刘芳
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空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湖南信息学院管理学院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三个融合”——教学与科研、学科竞赛与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管理学科人才。本文将深入探讨学院如何通过打造“教学研赛”课程体系、营造“学研赛创”交流环境、建立“研赛创用”实践模式,推动学科竞赛与教学研的相融互动,以及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管理学科人才。
管理学院在教学改革中坚持以学科竞赛为驱动,将竞赛项目融入实践教学。通过重塑课程内容,突出学生专业素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依托智能财务、数字会计、智慧旅游、数字造价等实训中心,联合校外企业共建基地,搭建虚拟教学平台,优化课程体系,确保与行业接轨。学院组建竞赛指导团队,鼓励教师深入工程实践,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在“赛教融合”模式下,竞赛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形成教学与竞赛良性循环。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省微课大赛一等奖等奖项;学生获第16届、第17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300余项,学生考研升学率持续上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生获得第17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
学科竞赛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学院积极营造“学研赛创”氛围,组织学生广泛参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研。根据竞赛类别设立创新小组,实行跨年级“朋辈互助”学习模式,并定期展示优秀作品,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学院不断完善实践条件,丰富实验设备,实行实验室课余开放,满足学生课外实践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知识应用能力显著增强,为专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前列,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级立项2项、省级立项10余项。
“用”是应用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学院将学科竞赛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探索“研赛创用”模式。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既有课堂教学经验,也具备企业实践经历,能将岗位知识与竞赛内容融入课程设计,引导学生走进产业前沿。学院深化与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助力学生职业发展。学院建有国内先进的“数字经济实验室”“财务大数据分析实训中心”“数字造价管理研究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推动成果转化为论文和专利,进一步验证教学模式的实效。通过“课程—实践—竞赛—创业孵化—课程优化”的螺旋模式,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学院已建成“用友新道财经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广联达数字造价与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4个省级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平台。
湖南信息学院管理学院的“三个融合”模式不局限于某一门课程,而是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核心理念,实现了教学、科研与实践的深度结合。教学团队由一批富有经验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教学改革得到了省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学院以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2401001837)为契机,对接“三高四新”战略,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使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生既能掌握前沿理论,又能在科研项目和企业实践中提升实际能力与创新水平,为培养新时代应用型管理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三个融合”,专业服务产业,全面推行协同育人,不断完善育人体系,稳步迈向建设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人才培养高地。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