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校园动态>正文

    家国同庆|这场歌咏比赛,为何让人热泪盈眶?

    2025-09-30 17:06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谢 振 华]

    华声在线9月30日讯(通讯员 唐翥)9月29日,长郡月亮岛第二小学举行了主题为“颂歌忆峥嵘・薪火照征程”的国庆歌咏比赛,完成了一次从历史到现实的精神接力。贯穿全程的“精神薪火”,如同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不仅点亮了四个关键的教育命题,更引领全体师生从历史的烽火中汲取力量,走向教育的未来。

    当《义勇军进行曲》《十送红军》与《游击队歌》的旋律接连奏响时,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仿佛重现眼前。抗战初期的艰难险阻,淬炼的是整个民族的意志与信念,每一句激昂的歌词,都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不屈的呐喊。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正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职业底色。面对教育路上的种种挑战,老师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在逆境中坚守、在艰难中前行的勇气。党员教师王超在微宣讲《烽火照初心》中,深刻阐述了如何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这正是对教育初心最真切的诠释。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与《军民大生产》的豪迈、《长城谣》的深情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全民抗战的壮阔画卷。

    教育的脊梁,同样需要全体教师共同支撑。倪心仪老师在《长沙会战:烽火中的英雄城》微宣讲中,将这段历史与教育工作者的使命紧密结合,启发大家思考:如何在教育的战线上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军港之夜》的温柔、《南泥湾》的欢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坚定、《东方红》的崇敬、《团结就是力量》的豪迈……这些跨越时空的旋律,不仅诉说着胜利的来之不易,也见证着理想信念的永恒光辉。

    抗战精神之所以能穿越时空、生生不息,在于其强大的感召力与生命力。从英雄当年的铿锵誓言,到今日教育者的庄严承诺——“以教育许未来!”全体教师的宣誓,既是对历史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担当。时代在变,但那沉甸甸的责任始终如一。

    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全场肃立,齐声高歌,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深情交汇。这不仅是一次歌声的传递,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与延续。

    在长郡月亮岛第二小学,历史不再是书本中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了生动的教育资源;红色基因也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成为师生们具体的行为指引。

    从烽火岁月的使命担当,到教育现场的初心坚守,这里的教师们用行动证明: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历史的智慧正不断转化为育人力量,既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也点亮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明天。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