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深度>正文

    不只奖牌!长沙财经11项世赛荣誉背后藏着职业教育的“突围之道”

    2025-09-28 16:56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谢 振 华]

    华声在线通讯员 龙潇 陈旭宇

    当职业教育面临“学校教的企业用不上”的现实困境时,长沙财经学校学子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上,给出了破局答案。面对设备参数临时调整、高难度创新命题等真实挑战,他们沉着应对,最终以2金4银5铜共11项荣誉震撼全场。这份沉甸甸的答卷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深入探究职业教育独特育人模式的大门。其背后是该校多年来深耕“技赛为脉・三教融流”改革方向,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核心纽带,一步步打通人才培养全链条的必然结果。

    11项荣誉,印证职教突围之路

    赛场上每一份从容的背后,都是日常教学体系的重构。学校摒弃了“为赛而赛”的短期思维,转而将竞赛视为检验和驱动教学改革的“试金石”。

    【闪刻】团队的应变力从何而来?——“实战化”教法

    比赛中,新闻传播赛道【闪刻】团队的夺冠之路极具代表性。当赛场设备参数临时调整时,他们立即启动备选方案,默契协作,最终化险为夷。这看似偶然的应变能力,实则源于日常课堂中早已常态化的“实战化”教法——从硬件设备故障到软件参数调整,甚至场地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等,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演练。

    这一场景折射出学校教法改革的核心:从“模拟操作”转向“仿真实战”。为此,学校创新推出“模块化训练+个性化补短板”的科学培养方案。首先将各赛项所需技能拆解为基础操作、进阶应用、创新设计等多个模块,让选手逐个突破;同时,通过定期技能测评精准定位每位选手的薄弱环节,再由指导教师量身定制补训计划,确保无人掉队。此外,在赛前1个月,学校还坚持每周开展3次“模拟争夺赛”,不仅严格复刻真实赛场的流程与评分标准,还随机设置设备故障、时间压缩等突发情境,让选手在高压环境中反复锤炼应变能力,将创新思维融入每一次操作、每一个设计,为最终的赛场表现打下坚实基础。

    【农的传人】创意如何落地?——“项目式”课程

    在艺术设计赛道上,【农的传人】团队凭借紧扣乡村振兴主题的创意作品斩获金奖。这一成果的取得是学校“将竞赛核心模块有机融入日常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该作品紧扣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以“新农人·创未来”乡村人才振兴公益行动为核心,通过打造“新农人”公益IP形象家族,真实还原了从田野调查到项目落地的全过程,用简约时尚的设计语言证明了“设计能让公益‘看得见、摸得着、传得开’”。

    团队成员从调研、设计到落地的全过程已被学校提炼为一套可复制的教学案例与标准,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现“课堂跟着赛场需求走”。这标志着课程设计从传统的“知识导向”转向“成果导向”,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真实的岗位需求相契合,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融合,铸就学生硬核实力

    如果说选手们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是“表”,那么学校持续深化的“三教改革”便是支撑这份成绩的“里”,是长财职教模式的核心支柱。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长沙财经学校始终以竞赛标准和行业需求为“双重标尺”,推动教师能力升级。一方面,定期选派教师深入合作企业参与真实项目实战,积累一线技术经验;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主动承担竞赛指导工作,在与选手共同攻克备赛难题的过程中精进专业能力,将赛场经验转化为课程资源,反哺日常教学。这使得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型为“项目的教练”和“技术的导师”,从根本上解决了师资队伍与产业脱节的问题。

    在教法创新层面,学校构建了“复盘-拓展-实战”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会系统引导学生对训练过程进行结构化复盘,帮助学生梳理得失。在此基础上,教师还会布置贴合岗位需求与竞赛方向的拓展任务,彻底打破传统课堂“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限。比如为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制定了“竞创实战计划”,直接对标竞赛标准中的创新性、规范性与完整性要求,让学生在实战模拟中提前适应赛场节奏。这种教法创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竞技水平,更培养了他们面对复杂工作场景时的从容心态与职业自信,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产教融合的深度赋能更是为长财学子的技能成长注入了“源头活水”。学校立足职业教育核心,积极构建“校企协同、共生共赢”的合作体系,通过企业真实项目驱动教学改革创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场胜任力。

    在航空交通运输领域,学校聚焦老龄化服务需求,以地面服务岗位升级为契机,创新打造“伴飞管家”这一复合型服务岗位。【暖呼呼】团队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参与实战项目,系统掌握了特殊旅客服务、应急处置等核心技能,实现旅客从“车门到舱门”全流程无忧服务闭环。而商贸专业则通过校企共建的电商新媒体赋能项目,让学生直面真实商业环境。【种子选手】团队在项目中完整参与了视觉设计、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等环节,不仅提升了品牌策划、内容创作、数字营销等核心专业能力,更在应对线上流量波动、用户互动反馈、多平台协同推广等复杂场景中,锻炼了灵活应变和问题解决的综合素质。这种“校企协同”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技能训练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有效提升了职业胜任力与创新实战力。

    展望未来,探索可复制的“长财样本”

    “11项大奖是起点,不是终点。”长沙财经学校校长伍卓林的这句话道出了全体长财人的雄心与远见。事实上,学校早已着手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更广泛的教学资源——目前已将11个赛项的训练方案、典型案例、技术文档等整理汇编成11项优质教学资源包,融入日常教学课程,让未参赛的学生也能共享竞赛成果。与此同时,学校还在积极探索“党建+技能”育人新模式,通过组建党员教师攻坚组,带领学生将竞赛训练与乡村振兴、企业技术服务等社会需求相结合:例如,组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运用竞赛所学的设计技能,为周边乡村设计农产品包装与乡村旅游宣传海报;安排物流专业学生协助合作企业开展社区便民配送服务……既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技能,也让职业教育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实现“以赛促用、以用促学”的良性循环。

    这一系列举措,正是对学校党委书记文孟飞所提出的“职业教育突围,关键在于打通‘岗、课、赛、证、创’全链条”核心逻辑的生动实践。学校构建的“赛为纽带、课为基础、岗为目标”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彻底打破了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社会发展之间的壁垒,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前总觉得中职生的出路窄,没什么大作为,现在才发现,只要技能过硬,我们也能站在世界赛场,为国争光!”【闪刻】团队成员黄香君的这句赛后感言,或许正是长沙财经学校“突围之道”的最好注脚。长财的成功,从来不是用奖牌数量来定义,而是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深层改革,打破了社会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刻板印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技能学习中找到自信,在实践锻炼中发掘潜力,最终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找到人生的“出彩点”。

    这份亮眼的世赛答卷,不仅是对长沙财经学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办学理念的最佳印证,更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长财样本”。展望未来,随着更多“赛教融合”“产教协同”成果的落地,随着“阶梯式赛事”体系的全面铺开,必将有更多长财学子带着这份“技能自信”,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赛场,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而长沙财经学校也将继续以改革为笔、以实践为墨,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