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15日讯(通讯员 黄晓丽 周泠含 曾婷 胡艳群 郑茜)近日,怀化市锦溪教育集团以“青春与教育的双向奔赴”为底色的2025年下学期实习教师见面会举行。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育、院长姚斌、带队教师,怀化市锦溪小学党委书记孙国兵、校长董树凤、教学副校长黄晓丽、工会主席高珊、优秀指导教师代表及教务处全体成员,与来自怀化学院的39名实习教师齐聚一堂,共话教育初心,共启实践新程。
见面会伊始,孙国兵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的39名实习教师致以热烈欢迎,并以“教育是点燃火种的事业”为引,深刻阐释小学教育的特殊意义:“从师范生到准教师,实习是成长的关键跨越。”他鼓励实习生们珍惜每一次听课、备课、磨课的机会,在课堂中积累“为人师者”的底气,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沉淀教育智慧,更要以青春之姿大胆创新,让教育理想与实践碰撞出璀璨火花。
董树凤以“多听多看、多思多问、多练多做、用心用情”十六字箴言,为实习教师的成长路径划下清晰坐标。她说:“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锦溪小学是一片教育沃土,这里有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活泼可爱的学生,更有开放包容的教研氛围。希望大家放下‘实习生’的标签,以‘准教师’的姿态融入课堂、融入班级,在实践中把理论‘吃透’,在反思中把技能‘磨精’。”
“锦溪小学不仅是实习基地,更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课堂’。”杨育的发言将校地协同育人的深意娓娓道来。他向锦溪小学长期以来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支持致以诚挚谢意,随后对实习学子提出三点殷切期盼:一要永葆“赤子之心”,以爱心与责任心守护每个孩子的成长;二要锤炼“过硬本领”,在备课、上课、教研中夯实专业根基;三要发挥“青春之力”,将高校的前沿教育理念带入小学课堂,与指导教师互学互鉴,实现“教学相长”。他更以“教育是一场接力”作结:“今天你们以学生身份走进锦溪,明天你们将以教师身份走向讲台。愿这段经历成为你们教育生涯中最珍贵的起点。”
“欢迎加入锦溪‘教育大家庭’!”指导教师代表邵文竹的发言满溢热忱。作为锦溪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她坦言:“每一届实习生的到来,都是校园的‘新鲜血液’——你们带来的活力、创意与对教育的热忱,也在激励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她以自身指导经验为引,叮嘱实习生们:“课堂是最好的老师,要抓住每一次听课、试教的机会,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积累经验;更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在批改作业、组织活动中读懂‘儿童的语言’。”最后,她以“我们会做你们最坚实的后盾”的承诺,为这场“师徒之约”注入温暖力量。
“站在这里,我既紧张又期待——紧张于即将独当一面的责任,期待于将四年所学转化为课堂的光。”实习教师代表伍戴洪的发言,道出了全体实习生的心声。他代表39名同伴致谢:“感谢锦溪小学为我们打开‘真实教育’的窗口,让我们有机会在一线课堂中理解‘教育’二字的重量。”他更以“三个坚持”许下承诺:坚持以“空杯心态”向指导教师学习,坚持以“耐心细心”对待每一名学生,坚持以“创新勇气”探索更有温度的教学方式。“我们将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用汗水书写成长,用行动回应期待!”
见面会尾声,锦溪小学教务处主任周泠含详细公布了实习工作安排:从“跟岗听课—备课磨课—独立授课—总结反思”的四阶段培养计划,到“每周一次教研沙龙、每两周一次教学复盘、每月一次成长汇报”的具体要求;从指导教师“一对一”结对的责任机制,到实习教师参与班主任工作、课后服务等实践内容……一份清晰的“成长路线图”,让每一位实习生对未来近4个月的实习生活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我们不仅要让大家‘上好课’,更要让大家‘读懂教育’。”周泠含的话语,传递着学校对实习教师成长的深度关切。
从高校课堂到小学讲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淬炼,这场见面会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迎新仪式”,更是一场教育初心的“接力传递”——老教师以经验为灯,照亮新教师的成长之路;新教师以热情为帆,为教育事业注入鲜活力量。这段相遇,终将成为他们教育生涯中最珍贵的“成人礼”;而他们的青春身影,也必将为锦溪的课堂增添更多生动的注脚。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