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李文龙 唐诗玲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师课程理念与实践的转型,开学以来,长沙市麓山梅溪湖实验中学聚焦素养课堂,常态课例研修,集中研修与分组研讨双线并行,用“每周一课”建构课堂新模式,探索落地新路径,深度推进了“二元三维”素养课堂的校本实践。
构建课堂新模式
长沙市麓山梅溪湖实验中学的“二元三维”素养课堂,是以“新课程改革”“双减”为政策导向,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师生二元双主”理论,在传承麓山国际“有效教学”“迈孚高效课堂”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新校具体校情、学情、师情,探索出的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发展师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与实践运用模型。
在实践中,“二元三维”素养课堂通过对常态课型的解构与分类,理清课堂基本要素;通过评价量表与操作模型的研制与应用,疏通教学实践的要求与路径,最终实现“成长可视的高效课堂”“学会学习的生本课堂”“素养为核的品质课堂”。
探索落地新路径
新的课堂模式要落地生根,成为师生共识,课堂实践是关键。“每周一课”采取集中研修与分组研讨双线并行、校本研修与常态教研联动互促的形式,是实践落地新路径的有效探索。
集中研修中,各学科组推选学科“种子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说课汇报;在常态教研中,汇聚组内集体智慧,共同打造一堂体现“二元三维”素养课堂基本要求与学科特色的优质课例,并在“每周一课”集中研修活动中进行全校示范。
分组研讨中,各学科教师需从观课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身份出发,积极参与“每周一课”研修活动:一方面,在集中研修中以进行任务驱动式的听评课研讨;另一方面,在教研组或备课组内开展常态化的“每周一课”,将“二元三维”素养课堂的实践要求(目标可视化、学习团队化、评价流程化)落到实处,实现人人形成共识、课课有所体现。
“每周一课”,是跨学科的集中研修,也是学科内的专业研讨;是素养课堂的理论建构,也是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是对学校课堂文化的建设认同,也是对教书育人归旨的深化践行。麓山梅溪湖以“每周一课”为抓手,扩大了教师的研修参与度,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学习力,激活了教师的课堂生长力,成为学校深度推进“二元三维”素养课堂校本实践的微引擎。未来,学校将持续深耕课堂改革,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责编:罗 江 龙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