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校园动态>正文

    嘉禾县职业中专:“三课协同”育“数字种子”

    2025-09-05 16:41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罗 江 龙]

    华声在线9月5日讯(通讯员 王佳怡)近年来,嘉禾职中王佳怡思政名师工作室锚定国家“数字中国”建设战略,针对思政与专业“两张皮”、价值引领碎片化等难题,深入探索并构建了“三课协同”育人模式,有效培育兼具匠心、初心和恒心的数字领域新生力量。

    直面难题,创新构建“三课协同”核心框架

    团队在实践中发现,传统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三大教学问题:思政课程与专业实践脱节,理论教学“不接地气”;课程思政挖掘浅表化,专业教学“重技轻德”;实践课程缺乏价值引领,学生“知行割裂”。

    为解决这些问题,团队立足“数字种子”培育目标,创新构建了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课程”为三大支柱的协同育人核心框架。

    该框架打破了单一课程局限,形成了“全链条、立体化”育人闭环:思政课程发挥铸魂定向作用,夯实“科技报国、数字向善”思想根基;课程思政实现润物无声,在日常专业教学中实现知识与价值同步渗透;实践课程则注重赋能转化,推动认知落地行动,助力学生成长为“三心”扎根、基础扎实的“数字种子”。

    螺旋递进,“数字种子”培育体系具象化

    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数字种子”培育理念,将其具体化为“精益求精的匠心、守正创新的初心、扎根实践的恒心”三维内核,使原本抽象的精神培育变得可感知、可践行、可评估。

    在实施路径上,团队创造了“思政课程定方向→课程思政渗日常→实践课程促转化”的螺旋递进模式,推动思政教育从空泛说教转向具象实践。

    思政课程借助华为芯片研发、数据安全等案例,将“科技自立自强”理论转化为可感知内容;专业课程则通过“代码优化”渗透“匠心”“国产开发框架”传递爱国情;实践课程通过“校内实训+企业实践+社会服务”平台,锤炼学生“扎根实践的恒心”。

    跨界协同,拓展育人新场景

    团队突破校园围墙,整合了3家IT企业、3个社区、2个乡村振兴点及政府资源,打造了“校企政社”协同育人路径。

    企业提供真实项目让实践从“模拟”变“实战”,社区服务场景让学生体会“技术为民”,乡村需求让实践承载“时代责任”。这一创新路径彻底解决了实践教学“脱离实际、价值弱化”的问题,实现了育人场景从“校园”到“社会”的延伸。

    该成果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育人新模式,为培养适应数字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效路径,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

    责编:罗 江 龙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