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覃思 许静
“刷脸入校安全又快捷,电脑室里能学编程,录播课还能反复看!”如今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大庸桥小学,智慧化学习与生活已成常态。2023年,大庸桥小学凭借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其数字化应用场景成功入选湖南省数字化应用场景优秀案例,成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为全省中小学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庸桥经验”。
智能门禁守好“安全第一关”

清晨的校门口,学生们只需站在门禁系统前,摄像头快速识别面部信息,“嘀”的一声后闸机自动开启,不到2秒就能顺利入校。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介绍,自智能门禁系统启用后,不仅缩短了入校时间,后台还能实时记录学生进出校园的轨迹,家长通过关联的服务平台,可随时查看孩子到校、离校情况,相当于给孩子的安全加了“双保险”。
“班班通+录播室+电脑室”让课堂“活”起来、“宽”起来

走进四年级(3)班教室,老师正通过“班班通”设备播放科普视频,清晰的画面、生动的动画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录播室内,一场跨班级的“数学公开课”正在进行,镜头实时捕捉老师的板书与学生的互动,隔壁班学生通过教室屏幕同步听课,课后还能反复观看录播视频复习。而在电脑室里,五年级学生正跟着老师学习编程基础,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屏幕上的小动画随之动起来,一张张专注的脸庞上满是探索的热情。

“以前上公开课,只能挤在一个教室里,后排学生常看不清黑板;想教计算机相关知识,也受限于设备不足。”该校一名语文老师说道。如今录播室打破了课堂空间限制,优质课能同步分享,暑假期间补充了56台高性能云电脑和专业教学软件,从基础打字、办公软件教学,到趣味编程、数字绘画,覆盖了不同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需求,“孩子们不再是纸上谈兵,能亲手操作、实践创新,对科技的兴趣越来越浓。”
从“传统校园”到“智慧校园”,大庸桥小学的民生建设不仅改变了校园的“模样”,更让教育的温度与科技的活力触手可及。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智慧校园应用,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为永定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智慧动能”。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