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宋宁
扎根学生资助岗位十四载,年均走访学生家庭近百户,整理统计学生档案三千多份,这就是邵阳市四中资助管理员刘航江的工作。自2011年接手资助工作以来,刘航江始终以“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为初心,在平凡岗位上关爱学生,践行初心。
初接手工作,刘航江毫无经验,也毫无头绪,他便采用最“笨”的方法——实地走访,来精准掌握学生家庭情况,从此,他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学生家庭,走街串巷成了常态。“每一户的情况都不一样,只有亲眼见、当面聊,才能把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刘航江常说。十四年来,他走遍了邵阳市街角,说起哪条路在哪里,属于哪个街道哪个社区,他如数家珍,硬是把自己走成了活地图。
“资助无小事”“学生无小事”,这也是刘航江天天挂在嘴上的两句话。在政策落实上,刘航江始终保持“零差错”的严谨态度。从资助政策宣传、申请材料审核,到资金发放公示,每一个环节他都反复核对、严格把关。为让学生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及时了解资助政策,刘航江想尽办法。班会、周会专题讲座他不知道参加、组织了多少场,微信、电话消息也发送了几千条,电话里讲不清,他就又发挥“本色”,登门家访。2020 年,高一新生袁某恩因自卑,不愿意申请助学金,班主任反复劝说其家长无效,最后上报到刘航江处。刘航江当即表示要去家访。谁知第一次去连家长的面都没见到——因为家长不愿意见学校的人。刘航江毫不气馁,两周内又去了好几次,学生家长不见他,他就同邻居交流,基本摸清了情况。终于在第四次家访时和家长展开了深谈,赶在资助工作结束前劝服了家长。
十四年来,学校资助工作从未出现过一次疏漏,先后为千余名困难学生争取到国家助学金、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补助等各类资助,帮助数十名面临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
或许是从事资助工作时间长了,刘航江对贫困生产生了深切的共情。他一边帮助学生申请各种助学金,对于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或孤儿,刘航江以代交学费、生活费,购买学习、生活用品等方式进行资助。从 2018 年至今,他每学期资助金额都在2000 元以上,累计资助金额超过三万元。石某、刘某、徐某某等60多名学生接受过他的资助。
这份坚守与付出,让刘航江收获了诸多荣誉,他自己也资助了不少学生:2020年,在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中,他因在学生资助领域的突出贡献,获评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他因党性强、作风实,被评为市直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同年被评为2021年度邵阳市教育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此外,他还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同事眼中的“标杆”。
面对荣誉,刘航江始终保持谦逊:“资助工作不是简单的‘发钱’,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如今,他依然坚守在资助岗位上,用十四年如一日的执着,为困难学子点亮求学之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责编:黄爱民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