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访谈>正文

    【开学季·寄语】望城区职业中专党委书记朱飞跃:传承 扎根 奔赴

    2025-09-02 12:01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谢 振 华]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金秋九月,朝阳正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今天,我们职中人以青春的名义集结在田径体育场,共同敲响新学期的奋斗鼓点。而今年,我们迎来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80年后,我们站在先辈用牺牲换来的和平土地上,更应铭记:青春的底色永远与家国相连,奋斗的方向始终与时代同步!

    职业教育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教育,是让人生出彩的教育,更是传承民族精神、培育强国工匠的教育。同学们选择望城职中,选择的不仅是“一技在手,终身受益”的底气,更是“技能报国、强国有我”的责任:忆往昔,革命先辈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守护家园;看今朝,在职业教育的赛道上,我们同样可以用“一技之长,报效祖国”的信念证明——没有“配角”,只有“主角”;没有“短板”,只有“长板”的无限延伸!

    借此机会,我想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启示,和大家聊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传承——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80年前,杨靖宇将军胃里只有棉絮和树皮仍死守阵地,赵一曼同志面对酷刑始终未露一字机密——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传承”的真谛:传承的不是口号,是刻入骨髓的信念;不是偶然的壮举,是融入日常的坚守。希望全体同学以历史为镜,更以先烈为灯:把“追求卓越”刻进骨子里,让“精益求精”成为下意识——实训课上多问一个“为什么”,是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科学精神的传承;操作台上多试一次“怎么办”,是对“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抗战精神的延续。当优秀成为习惯,当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我们才能真正接过先辈的接力棒,跑出新时代的加速度!

    第二个关键词:扎根——让技能成为报国之剑

    80年前,八路军将士在南泥湾开荒种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用扎根实践的智慧打破敌人封锁;今天,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同样在于“扎根实践”——这是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的“制胜法宝”。我校“双师型”教职工既能在课堂上传授理论,更能在实训车间示范操作,正如抗战时期“既能拿枪打仗,又能拿镐生产”的全能战士;每年技能班学生参与企业顶岗实习,这正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当代实践!同学们要像校门口的香樟树一样,把根扎进专业知识的土壤,扎进实训操作的泥土:学计算机就把代码写得既规范又创新,让指尖敲出“科技报国”的节奏;学幼师就把儿歌弹得既熟练又饱含情感,用音符播撒“立德树人”的种子;学汽修就把发动机拆装得既精准又高效,让扳手拧出“制造强国”的力量。先烈用步枪保卫家国;我们要用技能建设祖国——当技能成为你的“第二本能”,你手中的工具,就是新时代的“报国之剑”!

    第三个关键词:奔赴——让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

    80年前,“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无数青年奔赴战场,用青春生命换来了民族独立;今天,时代的“战场”变了,但“奔赴”的使命从未改变——从“抗战救国”到“技能报国”,变的是奋斗的领域,不变的是“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需要”的赤子之心。当前,望城正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强区”,急需大批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也迎来黄金发展期。我们的毕业生中,有人成为比亚迪车间的技术骨干,在新能源赛道上为“中国智造”提速;有人返乡创办幼教机构,用专业守护乡村孩子的童年;有人通过“职教高考”进入本科院校,在更高平台积蓄报国力量——他们的故事证明:职中人的梦想,从来不是“小确幸”,而是与家乡发展同频、与国家需要共振的“大担当”!

    同学们,先烈们奔赴的是“救亡图存”的战场;我们奔赴的是“民族复兴”的考场。希望你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珍惜当下;善待自己、珍重生命。把个人成长融入时代洪流:当国家需要技术突破时,你能说“我来干”;当家乡呼唤人才回归时,你能说“我能行”。让“技能报国”从口号变成脚踏实地的行动,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老师们,同学们,站在新学期的起点,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让我们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青春誓言为号角,更以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为指引——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校园里,用技能浇灌梦想,用匠心点亮人生,用行动证明:我们不仅是和平年代的受益者,更是复兴路上的建设者!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