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综合>正文

    创新班级微信管理机制 赋能家校教育伙伴关系

    2025-08-25 16:13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谢 振 华]

    华声在线通讯员 刘利平

    “微信”作为新媒体,具有“成本低廉、互动性强、传播方式多元化”等优点。班级微信群的建立,已成为家校沟通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之一,它高效快捷、图文并茂的信息反馈很好地促进了家校合作,实现家校协同的无缝对接。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给家校沟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衍生出许多新的家校矛盾。因此,我们只有健全班级微信管理机制,在微信平台构建班级家校共育机制,将“沟通工具”转化为促进“教育伙伴关系”的纽带,通过平等协作、价值共鸣等实现家校从“配合”到“共生”的升级,从而赋能家校教育伙伴关系。

    班级微信群弊端及原因

    班级微信群带给家校合作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

    信息杂糅,沟通不畅。老师在微信群中发布信息后,家长习惯刷屏“收到”,或是一连串的点赞、鲜花等很快就把重要信息给淹没掉。其他家长得不断往上“爬楼”才能读到信息。还有的家长热衷于为同事拉票、发布与教育无关信息,造成群里信息杂糅超载,沟通不畅。

    时间不定,削弱精力。有的家长大小事情都爱在微信群里@老师,有时晚上十一二点还有新消息,老师得时刻去关注回复信息。一旦没有及时回复,便会招致家长不满,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其他家长正常的工作和休息,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家校因为时刻关注微信群而大大削弱了关注孩子的精力。

    传播迅速、不易把控。班级微信群大大方便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但班级微信群内“人多口杂”,信息传播快,难把控。一是一些不好信息,或者家庭的隐私等容易被误传并会出现事态不断蔓延的问题。二是如果表彰部分学生,必然打击了大多数孩子和家长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家校教育伙伴关系的构建和稳定。

    造成班级微信群不良运行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一是群成员复杂,导致不良信息泛滥。班级微信群的成员一般包括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群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处在不同的立场,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期待。交流的便利和信息的无孔不入,有用无用的信息让很多教师和家长应接不暇,阻碍着家校合作。二是微信群缺乏教育智慧。班级微信群里只是纯粹用于老师和家长不分时间段地发布各种消息,通知、咨询问答等等,不能很好地链接家校关系,凝聚共育力量。三是微信群管理机制不健全。而当班级微信群舆情一旦爆发,学校缺乏响应调解机制,班主任、任课老师容易陷入孤立状态,突发事件得不到及时解决,进而演变成班级危机事件。

    创新班级微信群管理机制

    班级微信群以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通过学校组织下的信息生产和信息传递,以信息传播关系联结家校为有机整体,使信息的流动成为彼此紧密联结的纽带,基于微信平台的班级家校共育机制管理策略,需要充分利用微信的普及性和功能多样性,同时注重规范性、高效性和情感链接。

    以“平等互惠”建章立制,奠定伙伴关系基础。

    规则制定与执行创新。分层分类管理:把班级群分成信息发布群、讨论群、“问吧”。其中,信息发布群用于老师发公告,不需要家长回复;讨论群或者“问吧”有每天固定时间段来统一回复家长的问题;“问吧”是学生课后问老师问题的地方,也是由各科老师协同解答问题。动态规则调整:依照实际情况与不同时期的要求,群规适时调整、及时完善,在考试期间增加静群时间长度,减少干扰,在举办各种活动的时候制订专项活动群规,以便于开展工作。

    互动与沟通创新。主题讨论活动:每月或每学期确定一个教育主题,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或者“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然后在群里开展讨论,请家长将自己带孩子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方法、心得分享出来,互相交流。家长经验分享会:在群里适时地请一些善于教育孩子的家长进行分享,带动更多家长加入家庭教育,并在群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信息展示与反馈创新。学生成长档案展示:老师可以把学生每天所做的一些情况包括学习方面的、参与的活动等做成一个电子档,然后定时拿到群里去发,这样可以让家长们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提高老师对孩子教育的一个针对性。家长反馈与评价机制:对于教师的教学、班级管理工作而言,建立家长的反馈以及对于家长积极向上的反馈和合理化建议公开表扬,感谢更多的家长能够参与班级管理。

    技术应用创新。利用小程序辅助管理:通过使用投票小程序、打卡小程序、问卷小程序等功能,提高了班级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使用投票小程序来进行班级活动的决定,可以使用打卡小程序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也可以使用问卷星对家长的意见进行收集等。建立班级群知识库:采用微信进行文件传输与存储,形成班级群知识库,汇集教师提供给家长及学生的教育资源,家长为孩子准备的经验类资料以及学生提交的优秀作品,定期开展归类整理、上传与保存工作,并供家长与学生随时翻阅与学习使用。

    班级微信群的运行始终建立在家校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为构建家校教育伙伴关系奠定良好根基。

    以“价值共鸣”链接家校,达成伙伴关系共识。

    一是营造和谐的群氛围。树立正面引导的风气:班级群内教师团队应当凝心聚力,多发布正面引导的言论,以榜样的力量激发班级的良性竞争。对于部分学习或习惯后进生,教师应当避免在群内点名批评激化矛盾,而是应该采取与家长点对点私聊的方式,这样的处理方式既保证了问题的时效性,又兼顾了针对性,还能以信任、交融的姿态获得家长的共育支持。二是分享教育理念:教师还可以借助各个优质德育公众号,为班级群分享和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家长就育儿、成长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班级群既是沟通交流群,也可以是线上家长课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可以更新家长育人观念,携手家长打造更为融洽的家校氛围。

    久而久之,在班级微信群里构建家校沟通的“共同话语体系”,自然形成了一致的价值观,凝聚教育共识。

    以“协作场景”深化互动,持续发展伙伴关系。

    班级微信群是信息化时代下开辟的家校协同新场景,只有不断深化互动,才能不断稳定好家校教育伙伴关系。

    每日分享:借助班级群的沟通时效优点,教师可以每日分享学生在校动态,成为微信群的每日常规发布资讯,如书香晨光、大课间实录、课堂精彩片段等。及时上传丰富的校园生活信息,直观生动地展现校园风采,让班级群仪式感满满,吸引家长们的热切关注。

    创新分享栏目:教师还可以创新性地设立各种分享栏目,如每日早报、班级每周发展报告、班级里的故事一二等。教师用心用情做好班级观察,从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各种学生小故事里,充分挖掘教育契机,形成文字片段分享在班级群内。从小故事里,谋大道理,从小活动里,展示学生风采,从小细节里,打动每个家庭。

    丰富群组织:班级群的组织形态是多元化的,如班级消息通知群,用于发布重要通知,及时通知家长,通知群谢绝家长刷屏回复;班级聊天群,家长可以在这里对班级事务进行征询,畅所欲言,教师也可在此对班级和学校教育理念进行宣传和答疑。孩子家庭生活展示群,用于孩子展示家庭生活学习风采,展示孩子才艺特长。

    建立“问题共解”响应机制:学生之间有课间冲突等情况出现后,教师不出现在群里直接批评,通过私下给涉事的学生父母发私信,将三方请到微信的语音群里,在这里教师同两位家长共同分析双方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并在家长中提倡和认识到“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并非只是老师把问题传达给家长,而是三方共同积极解决”。

    以“情感共鸣”联结关系,赋能伙伴关系深入。

    网络无声却有情。关注“非教育性”情感联结:平时还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的一些生活化交流,在朋友圈发布一些教师关爱学生的可爱事例,以这些片段细节分享让网络充满温情。尊重个性化家长需求:为忙碌的家长点对点信息抵达,给爱较真儿的家长设立预约微信答疑通道等,让不同的家长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不至于因为“跟不上节奏”而边缘化。班主任可以委托有责任心的家委会成员,协助管理班级群。让家委会成员积极承担班级群管理工作,在班级群里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平时如果在家校沟通遇到阻滞时,通过家委会正能量的发言协助,以点带面,巧妙地增强家长们对老师的理解和信任。在广阔无声的微信群中,用爱与智慧联结家校,让教育伙伴关系不断走向深入。

    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共育,不是建个微信群发布信息就了事,这是一个需要经过严密的规范、严格的管理、不断深入运营的系统工程,只有健全并创新管理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出微信平台的优势特点,规避掉其不利因素,使家校之间“共育”的理念得到认同和统一,行动得到一致和支持,情感上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家校间能突破传递时长局限实现动态流畅、平等互助的信息交流与理念碰撞,有着真实的互动与共鸣,为可持续发展的“家校教育伙伴关系”赋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