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彭艳 吴尚忠
7月,湘西龙山县惹巴拉古寨的木楼里,王懿正指导学生调试直播设备。画面中,木叶吹奏传承人彭茂森唇齿间的树叶流淌出《映山红》的旋律,实时互动区不断弹出“天籁之音”的赞叹——这是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承者”实践团用新媒体技术破解非遗传承困局的实践现场。王懿始终将思政引领贯穿育人实践,她的教育现场,早已从大学课堂延展至乡村振兴一线。
育人三重奏:以人本之心践行思政引领
做宣传工作的“赋能者”。自2022年1月入职宣传统战部以来,王懿始终以“传递工程声音,凝聚育人共识”为使命。她推动校园媒体融合发展,主导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改版升级,通过建立“选题众筹”机制,将学生关切内容设为常驻专栏。创新推出“工程青年说”版块,由学生团队自主采编优秀学子故事,单篇阅读量大幅提升。学生记者黄同学感慨:“王老师让我们懂得,宣传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思想的引领和价值的塑造。”在她指导下,多批学生骨干迅速成长,2024年2月,其指导的摄影作品《做匠人,筑匠心》获湖南省高校“一节一推选”活动二等奖。
做教学一线的“引路人”。王懿兼任《演讲与口才》《博物馆研学》等课程教师,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备课中精心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课堂上注重互动反馈与能力培养,在知识传授中强调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她指导学生的朗诵作品《我应该是大西北的一角》入围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节决赛,用声音艺术传递家国情怀。因教学效果突出,其《演讲与口才》课堂于2024年被评为校级“魅力课堂”。她主持的《基于“大思政课”建设背景的博物馆研学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探索》获批2025年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做学生成长的“知心姐姐”。担任辅导员期间,王懿注重以心育心、以德化人,用关爱点亮学生成长之路。学生亲切称她为“姐姐”,主动找她谈心寻求人生指导。她通过主题班会谈理想、话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2025年,其所带班级47名学生中,7人成功专升本考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学院等本科院校。
创新实践: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以情怀书写担当
今年暑期,王懿带领生态文旅学院“旅承者”实践团深入惹巴拉古寨。在走访木叶吹奏大师彭茂森、咚咚奎传承人彭继蓉、土家织锦传承人刘代娥后,团队发现非遗面临“传播渠道单一、年轻群体关注不足”等困境。她引导学生以专业服务社会,以直播助推广传承。团队全程协助彭茂森开通抖音直播间,完成设备调试、流程策划、技术保障等工作。直播中《木叶深深》《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曲目赢得数百名观众点赞。她向传承人承诺:“我们将持续协助解决直播问题,并将经验推广至其他非遗项目。”
王懿以宣传岗位为炬,照亮思想引领之路;以教师身份为犁,深耕课程思政之田;以辅导员角色为舟,陪伴学生成长航行;更以文化振兴之志,将教育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她以党性铸魂,用专业践行,以人本之心传递温度,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扎实前行。
未来,这位始终怀揣初心的教育者,将继续以思想为笔、以创新为墨、以实践为砚——在文化自信的课堂中,在学子梦想的航道上,持续书写职业教育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崭新篇章。
责编:黄爱民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