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万物生长的根基,是人类精神的皈依,承载无数生命的希望与梦想。”泥土,看似不起眼,最朴素的存在,却是文明演进的见证者,从史前的洞穴壁画到现代社会的高楼大厦,泥土都以不同的形态参与人类文明的构成。它的每一粒都是历史的印记,它的每一寸都是精神的归途。
亘古以来,土地的故事就在进行。从8000年以前,先民们早在黄河流域开始种植粟、黍等作物,长江流域则是种植水稻。随着时间的更替,这种早期的农业实践逐渐变为各式各样的农业体系,共同推动土地文明的发展。他们以土地为根基,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孕育出了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且在当下,土地依旧是支撑城市与世界的脊梁。历史演变到现在,各种城市建筑,无不以土地为平台,在土地的基础上发展扩大,形成一座又一座高楼林立的大厦,形成了不同时代独特的建筑文明。从农耕文明到现代都市,土地始终是文明的母体,滋养着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土地亦是文明的载体,是神圣的,是不可磨灭的。它的诞生,便是让一切都有迹可循,也让一切有了发展的基础。
农耕文明的兴起,让人类在土地上扎根,更催生了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于是,壁画应运而生,成为了连接土地与精神的无声史诗。且看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展现了泥土在佛教艺术中的非凡表现力。画家们用当地的土地调制颜料,因地制宜,在洞穴中绘就出绚彩缤纷的佛国世界,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独特瑰宝,更是文化交流的见证。泥土在此刻,成为了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在现代艺术中,泥土更是作为重要的艺术媒介。艺术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泥土的表现力,泥泞诞生了壁画,而壁画又深刻映照着人文精神,壁画始终是土地与精神联系的纽带,它以线条和色彩为媒介,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礼赞、对信仰的追寻凝固于石壁之上,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它不仅记录了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更表达了人们对生命、信仰与宇宙的深刻思考。壁画中的每一笔勾勒,都是对土地的感恩、对生命的礼赞、对永恒的追寻。它让土地的意义超越了物质的范畴,升华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成为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土地孕育了壁画,而壁画则赋予了土地以灵魂,二者共同构筑了人文精神的深厚底蕴。
土地滋润着人类,雕刻着人的品性,也丰富着人类的精神世界。放眼望去广袤的田野,我们总能看到一群日夜劳作的大地园丁,他们以土地为生命之源,世世代代守护着那片土地。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超越了简单的劳作与收获,它是一种深沉的情感纽带,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智慧与坚韧。在广袤的田野上,农民以汗水浇灌每一寸土地,以双手编织丰收的希望。他们的勤苦耕作精神,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更是对生活的执着与坚守。无论是烈日下的挥汗如雨,还是寒风中的辛勤耕耘,农民始终以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将贫瘠的土地转化为丰饶的粮仓,为人类温饱问题贡献力量。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土孕育而出,土培养出人沉稳厚重的心态,培养人脚踏实地的品性,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个体,造就了人本身。
土地的记忆是深沉的,它记得文明的起源,也记得精神的归途。土地是文明的摇篮,是人文精神的雕刻家,人类为土地的每一份付出,都是在对土地深情告白,土地与文明精神始终在进行着一场永恒的对话,有对过去的传承,也有对未来的期许。辽阔无垠的土地上,文明的火种永不熄灭,精神的回音荡于心间。
(文/肖倩 指导老师/尹素青 洞口县第一中学)
责编:罗 江 龙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