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李岚琳
在新宁县清江桥乡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温暖的身影:她或是在教室里循循善诱,或是在办公室伏案备课,或是在操场边与学生谈心,或是在教研组里与同事研讨教学。她就是李娟老师,一位用热爱浇灌教育沃土、用坚守点亮乡村童心的普通教师。从教十年来,她先后荣获县优秀教师、县骨干教师、县禁毒宣传先进个人、乡师德师风标兵等多项荣誉,用实干与担当在乡村教育的画卷上写下了动人篇章。
以爱为桥,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真心待学生,才能走进他们心里。”这是李娟常说的话,也是她多年来的行动准则。乡村学校里,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日常陪伴。她便主动扮演起“老师妈妈”的角色,用细致入微的关爱温暖着每一个孩子。
班上有个叫小雅(化名)的学生,父亲早逝,母亲常年在外务工,只能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性格内向的她,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李娟发现后,开始用关爱温暖她的心灵:课间时分,总能看到李娟俯身与小雅亲切交谈的身影;课堂上,李娟选择难度适当的题目对她进行提问,帮助她树立自信;放学后,李娟常留她在办公室辅导功课,还把各种文具物品当作奖品送给她。渐渐地,小雅脸上的笑容多了,课堂上开始主动举手发言,期末成绩一跃进入班级前列。“李老师就像妈妈一样,让我觉得特别温暖。”小雅在作文里这样写道。
作为班主任,李娟带的班级总是充满活力与凝聚力。她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组织“班级小管家”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班级管理;利用乡村资源开展“田间课堂”,带着学生观察农作物生长,体会劳动的意义。在她的用心经营下,班级多次被评为“乡先进班集体”。孩子们不仅成绩优异,更养成了懂礼貌、爱集体、乐助人的好品格。
以钻为径,做教学路上的“追光者”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甚至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深知乡村教育的特殊性,李娟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坚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案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反复修改的教学设计,都是她深耕课堂的见证。为了让乡村孩子也能感受语文的魅力,她把田间地头的花草树木、村里的老故事都搬进课堂,让抽象的文字变得鲜活生动。
“时代在变,教学理念也要跟着更新。”她始终保持着主动学习的热情。她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各类培训,把新课标理念记在笔记本上、融在课堂实践中;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名师公开课,写下厚厚的学习笔记;遇到教学难题,就主动向其他教师请教,或是在网上查阅资料。凭着这股钻研劲儿,她在乡教学比武中一举夺得一等奖,多次被评为“县骨干教师”“乡优秀教师”,所教的学科成绩常年在全乡名列前茅。
不仅自己精进业务,李娟还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学校来了新教师,她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备课技巧到课堂管理,从学情分析到作业设计,一一耐心指导。在她的帮助下,青年教师林莉在乡教学比武中获得一等奖,“李老师就像我的引路明灯,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林莉感激地说。
以坚守为诺,做乡村教育的“耕耘者”
李娟深知乡村教育的艰辛,却从未动摇过她的初心。她爱这片乡土,更爱乡土上的孩子们。每天清晨,她总是早早到校,检查教室卫生,看看有没有学生提前来晨读;傍晚,她最后一个离开,确认每个孩子都被家长接走才放心。
“县优秀教师”“乡师德师风标兵”……一张张奖状整齐地贴在李娟的办公桌旁,那是对她工作的肯定,更是她坚守初心的见证。但对她而言,最大的收获,是看到学生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是收到毕业学生寄来的感谢信,是得知他们考上理想的学校、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李娟依然坚守在乡村讲台,用爱心呵护童心,用匠心打磨课堂,用真心对待教育。她就像田野里的一株向日葵,始终向着教育的阳光,默默扎根、努力生长,为乡村孩子的未来,播撒着无限希望。
责编:罗 江 龙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