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彭如兴
胡文毅同学是湖南信息学院管理学院的一名在校学生。在今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中,他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成长不仅在课堂,更在服务社会的广阔天地。带着这份信念,胡文毅作为队长,率筑安先锋暑期实践队奔赴湘阴县三塘镇,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为当地交通要道龙华村拦河坝桥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是他们此行最具专业特色的实践亮点。
到达龙华村后,胡文毅及其队员立马对龙华村拦河坝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这座桥是村民出行的“必经路”,但由于年久失修,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桥面坑洼不平、桥身裂缝纵横、桥墩受河水长期冲刷侵蚀。村民们过桥时小心翼翼的模样,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专业守护”的责任感。
在田卫明老师的指导下,团队运用测距仪、全站仪、回弹仪和水准仪等专业设备,对桥梁进行了全面检测。他们测量裂缝长度、分析结构变形,逐项排查问题。田卫明结合现场情况深入剖析隐患成因:“裂缝主要由自然侵蚀和超载导致,桥面铺装松动会加速钢筋锈蚀,而桥墩基础正被流水持续掏空……若不及时处理,这些隐患将严重威胁村民出行安全。”
随后几天,团队坚持对长坪二桥进行复查,追踪裂缝变化,并拍摄照片进行对比分析。夜晚,在镇政府办公室,他们利用工程造价专业的分析思维,对隐患进行初步评估:裂缝需灌注环氧砂浆修复,松动护栏需加固或重新浇筑混凝土,桥墩底部需做防渗。
延伸服务,践行担当。除核心的桥梁检测外,团队还在三塘镇开展了系列服务:在三塘农家院举办防诈骗防溺水宣讲,摒弃照本宣科的枯燥,队员们各有巧思:就地搭起“小剧场”,自编自演的情景短剧生动鲜活,让孩子们在沉浸式观看中深切体会到安全的重要及生命的可贵。
在走访老兵田爷爷的过程中,胡文毅看到了硝烟里的青春与坚守,聆听了这位老兵在战火硝烟中淬炼的青春与不变的初心。小沟水成为唯一水源,日常果腹的是压缩饼干,饥饿难耐时,甚至啃过树皮。他们用热血青春镌刻下家国情怀。
随后,他们还开启了为期两天的与检测公司合作的长沙县房屋检测的调研活动,重点聚焦承重墙、梁的裂缝情况与房屋地基的塌陷。
在校期间,胡文毅加入了湖南信息学院兄弟连社团。这里成为了他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平台。胡文毅参与过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在采血点引导群众登记、解答疑问,用耐心化解大家的紧张情绪;在湖南省“走娃”亲子毅行活动中,他负责沿途补给站的物资分发和路线指引,顶着烈日来回奔波,只为保障每个家庭的安全与顺利;在百公里毅行活动中,胡文毅和他的队友们凌晨出发布置站点,为挑战者提供医疗救助和心理鼓励。截至目前,胡文毅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达552小时,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忙碌却充实的日夜,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他心中的生根发芽。
感恩校园,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心里真实的感受。他说“最让我感谢的,是学校没有把我们一直保护在‘温室’里,而是鼓励我们走出去,走进真实的社会——让我们经历风雨,去扎根,去学习最真实、最有力量的东西。这趟社会实践,教给我的不光是具体怎么做事的技能,更让我明白了一种态度:只有真正俯下身来,才能感受到这个时代的真实样子;只有深深扎根在基层的土地里,才能成长为真正担得起责任的人。这段带着泥土气息的经历,不但是我青春里特别珍贵的记忆,也指引着我未来要走的路。”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