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人物>正文

    邵阳县塘田市镇中心完小陈运新:勤恳实干显担当 勇挑重任当先锋

    2025-07-24 10:31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责编:黄爱民]

    华声在线通讯员 林素梅

    陈运新,男,41岁,共产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湖南省实事助学基金杰出教师、湖南省贺慕君初中综合实践名师网络工作室骨干成员、邵阳县小学数学学科工作室核心成员、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邵阳县校本研修项目首席专家、优秀项目管理员。

    2007年8月参加工作,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担任河伯乡五皇小学教导主任;2011年8月至2020年10月担任河伯乡五皇小学校长。其中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经中心学校推荐,教育局全面考核,通过挂职培养,在塘渡口镇二完小挂职副校长。2020年10月调至金江乡中心完小,主持学校工作。同时,他所教的三年级数学学情监测全县第二名。2021年8月调至塘田市镇中心完小,担任副校长。他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又负责中心学校出纳、报账、勤工俭学及兼职督学协管专职督学开展日常工作等工作;2024年又全面负责塘田市镇中心学校教学业务专干工作。并一直坚持担任中心完小六年级毕业班的科学、信息课教师。

    从教20年,他先后数次获省、市、县、镇各类嘉奖和奖励:曾获湖南省汀汀公益优秀教师、邵阳县优秀校长、邵阳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邵阳县优秀教师、邵阳县师德标兵、邵阳县委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先锋示范岗位、邵阳市书香教师、邵阳县书香教师、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支持少先队工作的优秀校长、教育部中国移动影子校长培训的优秀辅导员等荣誉。2021年12月教育局选拔到湖南师范大学校长高端研修班学习,荣获优秀学员。2023年5月参加校长沙龙团建活动,荣获团体二等奖;2018年荣立三等功;2024年荣获邵阳市“最美督学”称号和邵阳县“最美兼职督学”;2024年获县教学质量先进个人;2024年指导青年教师廖淑华、李恩然、谢玉枚等几人的精品课分别获市二等奖、县一等奖。2022年、2023年、2024年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为优秀;2022年精品课荣获县二等奖;2023年精品课荣获三等奖。2023年下学期全县六年级学情监测,所教科学荣获全镇第二名。2022年荣获2021年度“党员先锋示范岗”称号;2023年荣获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3年上学期荣获教学常规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财务管理人员。2022年指导学生陈昕彤、银彩伶开学第一课征文荣获县一等奖。

    淡泊名利忠职守 三尺讲台写春秋

    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活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洒在了乡村的田野上。他始终立足三尺讲台,书写着自己的春秋人生,他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忠于职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因个人利益与领导、同事们过不去,无论是评职称、还是评优、评先,他都是一让再让,总把好事推给别人,把困难和问题留给自己,因此,他深得中心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厚爱,大家都认为他是个难得的好人,都愿意与他相处、与他深交。

    他时常还对老师们说:“当老师干的是良心活儿,没有人监督你必须干成什么样,但既然干了,就要干好。农村里孩子上学不容易,我们要对得起孩子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对得起我们家乡父老啊

    建立“校际联盟”共享共赢 促校际均衡优质发展

    河伯乡中心学校是由河伯片和杨青片两个片区构成,管辖全乡九所中小学和七所教学点形成了所辖范围广、各校分布距离远的特点。致使各校之间师资水平、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有明显的差异,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资源整合,但发展仍不均衡,各校差异明显。一些薄弱学校师资水平不理想,有的学校青年教师偏少,年龄结构老龄化,组织教研活动非常困难。如果仅仅依靠中心学校组织的常规教研活动,则覆盖面小、频率低、教师水平提升慢,所以“校际联盟”共享共赢的办学模式是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快车道。

    2019年冬季,他在城区挂职副校长回河伯岭后,深知乡村学校的衰落之痛。看到学生的流失和老师的失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决定成立河伯乡教育“校际联盟”来抱团取暖。“校际联盟”主要以‘邵阳县教育局城乡校际互促工程’为核心,立足于课堂教学研究,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摸索解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把河伯乡9所中小学校和县城一些学校统一形成一个“校际联盟”开展一些联盟活动。通过管理互通、教学互访、课例研究、示范引领等“请进来,走出去”多种方式,加强校际联盟共创共建、联合教研共享共赢。对提高河伯乡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力推动“乡村名校、乡村名师”的发展,实现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他在河伯乡五皇学校率先开展“校际联盟共创共建、联合示范教研共享共赢”活动,成功迈出了“校际联盟”第一步,为河伯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河伯乡教育“校际联盟”是河伯乡教育改革的创新,既是符合农村学校发展规律和探索校际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模式;也是学校之间、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更是校与校之间、教师之间形成“比、学、赶、帮”“传、帮、带”的良好作风助推器。

    河伯乡教育“校际联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效益提升,促进全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能够让教育科研、学校管理等共赢共享,“抱团”发展,实现了校际的合作与共赢。

    立足校情 探索小班额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研究,勇于创新,致力于推动镇内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和高效课堂建设。针对塘田市镇教学规模情况,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2022年春季,他积极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小班额化教学模式。在全镇小规模学校开展了小班额课堂教学“示范课”“一师一品课”“精品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主持的课题《农村小规模学校小班额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获邵阳县第一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通过小班额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研究实践、示范课、精品课,在全镇内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开发了教学成果“精品课”资源。全镇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塘田市镇的小规模学校石山小学在2023年春季小学四年级学情监测中综合排名全县第三名。石山小学在2025年六年级毕业考试中,荣获全县第一名,栗山小学荣获全县第9名;三青小学在2024年秋季五年级全县学情监测中荣获全县第6名,在2025年五年级全县学情监测中荣获全县第4名,成绩进步非常明显,成功打破了小规模学校经常排名倒数的历史。

    2024年他主持的省级基础教育改革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精准分层作业管理的研究》现已进入中期阶段。2024年荣获邵阳县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带领全镇小学数学组、初中语文组荣获邵阳县优秀教研组,去年全镇的教学成绩有了稳步提升。

    勇挑重担,敢于担当

    2021年9月,在他负责财务报账繁忙的工作中,组织又任命他为兼职督学,协管专职督学开展日常工作。2024年,他负责全镇的教育教学工作。

    他经常性深入学校开展督查,积极参与学校重大工作与活动。每月开展主题督导工作,指导学校工作有思路,督促学校整改有实效。针对督查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各学校及时整改销号,并提出督导意见和建议,工作成效突出。2024年完成挂牌督导入校随访200余次,全面完成年度督导工作任务。

    他时时不忘教学是教师的天职,教学质量就是教师的生命线。虽然兼任了这么多的繁杂的事务性的工作,但他一直没有脱课。并主动担任学校六年级毕业班的科学、信息教学工作。他不论教过多少届,教材教过多少遍。对每一届学生都是一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钻研教材,撰写教案,尽心上好每一节课。仔细批改每一份作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他所教的班级成绩在全镇都是前三名。

    诚如张瑞敏所说:“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在教育战线上,他做好了每一件简单,完成了每一次平凡。他的勤恳实干,勇挑重担的先锋模范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他的勤恳实干、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了一名乡村教师的高尚师魂,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荣誉,他没有沾沾自喜,反而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的压力更大了。他在心里总是想:“在农村工作苦是苦了点,但我觉得很快乐,很值得。再说,我做的工作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今,他一直坚守在农村平凡的岗位,努力用心书写教育人生,以实际行动演绎着一名年轻教师的风采。

    责编:黄爱民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