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21日讯(通讯员 王翠辉)7月19日,湖南科技大学《运动处方》课程团队负责人刘刚博士一行,携手湘潭市六医院康复治疗科主任周艳及其团队,走进湘潭县中路铺镇石潭坝中学,为这里的留守儿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科普盛宴。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湖南科大深化课程改革、践行“双导师制”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
石潭坝中学作为一所合并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承载着周边乡村孩子的教育希望,其中留守儿童比例高达近70%。活动伊始,刘刚以《青少年体态评估和运动康复》为题,带来一场深入浅出的公益讲座。他通过趣味性的“大家来找茬”互动,引导孩子们识别不良体态,生动示范了保持良好站姿、坐姿的关键技巧,并深刻剖析了驼背、脊柱侧弯等问题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刘刚将“运动处方”的理念根植于孩子心中,教会他们如何运用科学运动主动改善体态,做自己健康的小主人。
理论奠基之后,实践环节随即展开。周艳指导湖南科大的大学生们为留守儿童进行细致的体态评估与筛查。这正是《运动处方》课程“双导师制”(校内学术导师+校外行业实践导师)优势的集中体现。在周艳的现场点拨下,大学生们将从课堂习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自信地为孩子们“开方”,指导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康复锻炼。这一过程,极大地锤炼了学生运用运动处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从“知”到“行”的关键跃升。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在课程团队师生引导下,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涵盖体重管理、运动损伤防护、心肺复苏、奥林匹克精神及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等8大主题的科普展览。随后的体态“大挑战”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积极答题、认真模仿标准体态动作,争先恐后争做“体态小达人”。据统计,答题与动作挑战的正确率均超过90%,充分验证了科普活动的显著成效。
刘刚表示:“石潭坝中学地处偏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我们依托国家级体育科普基地的资源优势,就是要让乡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共享优质的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这正是《运动处方》课程团队带领学生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实践的核心目标——在服务社会中深化学习,在传递关爱中践行责任。
此次石潭坝之行,是湖南科技大学《运动处方》课程改革成效的一次有力彰显。通过“双导师制”的精准赋能,校内外资源协同发力,不仅为留守儿童点亮了科学健身的明灯,更架起了高校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实桥梁。未来,这份带着温度的运动处方,还将持续送达更多乡村校园,为留守儿童的体魄与未来注入健康动能。
责编:黄爱民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