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校园动态>正文

    湖南工商大学星火丰农团队“三下乡”:聚焦产业痛点 点亮乡村振兴“致富灯”

    2025-07-21 10:26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谢 振 华]

    华声在线7月21日讯 (通讯员 李琦瑛 覃海杰 周奕晨)近日,湖南工商大学“星火丰农团队”深入衡阳市祁东县城连墟乡龙家亭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成员聚焦产业发展现状与痛点,以青春视角探寻乡村振兴的“破题之策”。

    深耕产业一线,触摸乡村经济脉搏

    实践中,团队足迹遍布生态农业基地、田间地头与特色产业园,全方位考察乡村产业生态。在湖南谷湘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队员们实地了解“种植+加工”的产业链模式,从油茶种植到冷榨工艺,从腊肉腌制到标准化生产,见证特色农产品如何通过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在玉米地、稻田与果园中,队员们体验掰玉米、观察机械化收稻,向农户请教种植技巧,了解黄桃、柰李等果树的培育与管理技术;在黑猪养殖场,科学养殖方法与放养式的管理思路,让队员们看到特色养殖业的发展潜力。

    当地农户与团队成员科普农业机械的应用

    从生态农业模式到传统种养实践,从私人承包的黄桃园到村集体经营的柰李园,队员们在调研中梳理出乡村产业的多元形态——既有“公司+基地”的规模化路径,也有“集体+个体”的协同模式,更有农户们在土地上摸索出的特色种植经验。

    对话基层干部,直击产业发展痛点

    在龙家亭村社区服务中心,团队与村支书的座谈交流,让乡村产业的“短板”浮出水面。据介绍,该村村民收入主要依赖农产品种植与销售,但销售环节的“卡脖子”问题长期制约发展。以私人承包的黄桃园为例,因虫害防治技术不足,黄桃产量仅为预期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品相受损更导致售价低迷;而桃树上天然生成的桃胶本是高价值产品,却因缺乏采集加工技术与销售渠道,每年只能白白浪费,成为村民眼中“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收益”。

    团队成员采访当地村支书

    “不是不想发展,是没技术、没门路。”村支书的话道出了许多乡村的困境。队员们发现,无论是黄桃的虫害问题,还是桃胶的浪费现象,本质上都指向“技术支撑不足”与“产业链不完善”两大核心痛点——前端缺乏科学种养技术保障产量,后端缺少加工与销售渠道提升价值,让优质资源难以转化为经济收益。

    以星火之力,探索振兴破局之路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展开讨论,提出初步建议:一方面可对接农业技术专家,引入虫害绿色防治方案,降低黄桃损耗;另一方面可联合电商平台与加工企业,探索桃胶采集、加工与销售的合作模式,让“闲置资源”变“增收资产”。“乡村产业振兴,既要低头看土地,也要抬头找路子。”团队成员表示,此次实践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乡村的潜力藏在田间地头,而激活潜力的关键,在于技术赋能与渠道打通。

    团队成员跟随村支书参观黄桃园


    此次“三下乡”实践,“星火丰农团队”不仅记录下乡村产业的发展成果,更将目光聚焦于真实存在的痛点。队员们表示,将把调研所得整理成实践报告,以“微光”之力链接资源,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大学生的智慧与方案,让“星火”汇聚成照亮乡村致富路的“火炬”。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蒋俊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