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校园动态>正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赴“冠军摇篮”玉玲举重学校调研

    2025-07-15 10:18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李慧]

    华声在线7月15日讯(通讯员 潘超红 刘林杰 何梓溪 张佳仪)7月11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在带队老师潘超红和刘林杰的组织下,在古丈县民族中学向树平校长的带领下前往古丈县玉玲举重学校开展调研活动,与玉玲举重学校校长曾文清、教练陈初富和张智慧展开了深入交流。

    校长曾文清介绍,玉玲举重学校是古丈县乃至全国知名的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1993年被命名为“湖南省体育举重运动重点学校”,2013年起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确认为“国家高水平举重后备人才基地”“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以“以体育人”为办学理念,依托举重特色项目深耕乡村体育教育,培养输送了奥运冠军龙清泉、向艳梅,世界举重锦标赛冠军陈初富、陈桂明等大批优秀运动员,在体教融合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实践模式。

    在调研过程中,一行人实地参观了玉玲举重学校的训练场馆、教学设施等,详细了解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训练模式、学员培养情况以及在体育人才输送方面取得的成果。

    教练陈初富介绍,学校目前有5名教练,学生总数50多人,每年经费为50万元,经费多少取决于举重比赛成绩,孩子们在校训练费用全免,学校为孩子们提供装备、食宿等方面基本生活保障。学生们来自周边各个村镇,年龄最小的仅8岁。为了备战比赛,除春节等两三个重要节日外,学生们几乎都在学校,长时间的相处让有些孩子和教练的关系比与父母还好。

    然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陈初富坦言,教练人手严重不足,平均每位教练要照看8名学生,学生看管压力巨大。由于古丈县紧邻吉首,资源多向吉首倾斜,导致学校训练装备配备不全,难以满足专业训练需求。仅一双举重鞋就需一千多元,经费短缺更是制约学校发展的核心瓶颈。

    更让人忧心的是,这里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父母多外出务工,他们长期缺乏父母陪伴与家庭教育,成长中的教育引导主要依靠学校老师。医疗保障方面同样匮乏,不仅没有专业的队医或常驻医疗人员,运动员在训练中常见的肌肉拉伤与关节损伤,往往只能依靠简单处理或外出就诊,难以获得及时专业的诊断与康复治疗,影响身体恢复。

    “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表示,此次调研收获颇丰,深刻感受到了运动员们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据悉湘西自治州与古丈县两级政府机构正在积极解决教学、教练人员缺少,专业医疗、训练设备紧缺等问题。相信在不久之后,玉玲举重学校将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