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14日讯(通讯员 许人云 郭长发)7月10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无‘线’助力,‘电’亮乡村”志愿团驻守在邵阳市洞口县竹市镇金龙村,从公共设施焕新到河道生态守护、法治理念传递发力,以青春实干书写乡村振兴实践答卷。
对金龙村公共设施进行维护
公共设施焕新:让乡村生活更具质感
团队对金龙村休闲器材开启“焕新行动”。成员们带着扳手、砂纸、环保漆,仔细清理休闲器材缝隙杂物,打磨锈蚀部位,刷上新油漆,还对公共区域堆积杂物集中清运。一番忙碌后,老旧的休闲器材穿上“新衣”,杂乱的公共空间恢复整洁,以全新面貌迎接村民使用,为乡村日常增添一抹亮色。
河道治理赋能:用数据绘制护水“蓝图”
平溪江畔(竹市镇金龙村段),团队聚焦水质保护,梳理往期水质检测数据与污染源记录。借助专业工具,成员们精准标注污染点位,区分污染类型,划分污染程度,最终绘制成《平溪河流污染分布图》 。这份可视化“地图”,清晰呈现河道生态隐患,为后续精准治污、科学管护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守护乡村碧水清流。
《平溪河流污染分布图》
法治理念扎根:以宣传筑牢护水防线
团队围绕“法制社会 和平公正”主题,结合涉水法律知识开展宣传。依据《水污染防治法》《人民调解法》等法律知识,制作普法海报与标语,向村民讲解“禁止向河道倾倒垃圾”“陡坡地开垦规范”等法律要点,普及“12369”污染举报、“12309”检察服务等维权渠道。村民围拢聆听,法律知识化作守护河道、维护权益的“武器”,在乡村落地生根,为生态保护与社会治理添砖加瓦。
青春感悟:于乡土间收获成长力量
“当看到修复的设施被村民使用,绘制的图谱成为治污参考,同学们会懂得‘三下乡’是把知识种进乡土。”团队指导老师贺益文感慨道:从设施维修的实操,到数据梳理的严谨,再到法治宣传的温度,团队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后续,团队还将深化实践,让“无‘线’助力”持续赋能乡村,以“电”亮青春守护乡土美好,让实践的果实愈发丰硕。
乡村振兴的路上,团队以专业为笔、实干为墨,书写着属于青春与乡土的故事,每一步都饱含热忱,每一次行动都期许乡村更美的模样。
责编: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