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10日讯(通讯员 胡彬)7月5日,湖南省高教学会第29届计算机教育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湖南工业大学举办,来自省内外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智启未来・赋能教育”这一核心主题,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教育的创新路径,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本次年会由湖南省高教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工业大学承办,紧扣“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性地设置了“学术报告”与首次登场的“院长论坛”两大板块。湖南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强调,学校将以承办年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与校际联动,为培养能够适应科技变革的卓越人才贡献力量。学会负责人在开幕辞中指出,本次年会旨在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助力推动湖南省计算机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会上的八大学术报告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深入解析了教育变革实践。中南大学陈志刚教授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让青年教师学以致“教”》为题,从教研室建设、教师职业发展等6个维度,分享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经验,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方法论。国防科技大学毛新军教授结合软件工程教学改革案例,在《大模型融入教育教学的双面性》中系统阐述大模型在教育场景中的积极价值,引发对技术应用的深度思考。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在《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思维赋能创新人才培养》中,剖析大模型对大学教育的影响,强调计算思维与AI思维教育的必要性。湖南大学唐卓教授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思考》中提出,学界正积极探索人机协同教学等AI赋能的新模式,教育必须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培育模式的变革适应时代需求。武汉大学李兵教授分享《释放潜能——“AI+教育”的回归、重塑与升华》,介绍高校AI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探索,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湖南工业大学曹步清教授结合地方高校实践,在《基于知识图谱和AI智能体的地方高校数智化教学创新探索及实践》中提出,通过知识图谱与AI技术的融合构建结构化知识网络,推动教学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分社分社长王康以《人工智能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在AI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材及数字平台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比邻星科技技术总监文懿崧在《AI和智能机器人技术概述与人才培养实践》中,剖析技术发展趋势与产业现状,对机器人技术前沿及人才培养方向作出前瞻性分析。
首次设立的“院长论坛”成为本次年会的一大亮点,论坛聚焦AI通识课程体系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升级、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等前沿议题。与会的院长及专家围绕课程体系重构、实验平台建设等核心问题展开热烈研讨,为湖南计算机教育改革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作为本次年会的承办方,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拥有智能信息感知及处理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工业物联网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学院表示,将以年会为契机,在教学成果培育、课程与教材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破解教育难点问题,为区域计算机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责编:黄爱民
一审:黄爱民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