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深度>正文

    从兴趣班到成长场的育人探索——记武冈市荆竹铺镇朱溪中学的“双减”实践课

    2025-07-05 11:16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谢 振 华]

    华声在线7月5日讯(通讯员 周艳芳)近年来,武冈市荆竹铺镇朱溪中学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教育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开设阅读与写作、书法、美术、音乐、篮球、体育训练等多样化兴趣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潜能。这些藏在课间操、课后服务里的点滴尝试,最终化作学生手中的奖状、眼里的光亮。

    把德育装进艺术课的口袋,让道理悄悄走进孩子心里

    肖莹萱同学的硬笔书法作品在2024年武冈市中小学现场书画比赛中拿了二等奖,她的作业本上,连解题步骤都写得工工整整。“教书法的王老师总说,练字如做人,一撇一捺都不能糊弄。”现在,班里不少学生写完作业就爱抄两句古诗,课桌角都放着临摹本。

    2024年武冈市第三届中小学生棋类锦标赛上,李梓皓、胡子民获初中乙组五子棋二等奖,陈嘉升、陈上获初中乙组象棋三等奖。棋类社团的桌子是旧课桌拼的,棋子磨得发亮,但规矩很严:“输棋要给对手鞠躬,悔棋要罚抄棋谱。”指导老师姜俊林说,最珍贵的不是奖状,是学会“认输”——“这比拿奖更重要”。

    集体舞蹈排练时,初三学生罗琪璇膝盖摔青了还坚持跳:“22个人少一个动作就不齐”。最终在2024年武冈市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展演中,由22名学生演绎的集体舞蹈《舞道同源 问道青春》拿下初中组二等奖。此外,该校164班在2025年武冈市第十届中小学学生建制班合唱暨校歌比赛中,以默契的配合与饱满的情感演绎,荣获初中组二等奖。台下评委纷纷点赞:“乡村学校的合唱竟有如此凝聚力!”

    2025年武冈市第五届演讲比赛现场,段妤萱讲爷爷“不拿公家一针一线”的家风故事,拿下中学组二等奖。当她说到爷爷临终前还叮嘱“清白做人”时,台下评委悄悄抹了眼泪。语文老师记得,比赛后班里兴起了“家风故事会”,学生把祖辈传下的“三不原则”(不拿别人东西、不占小便宜、不做亏心事)写成了作文。

    这种渗透在艺术教育里的德育,没有说教味,却让道理像种子一样在孩子心里生根。

    作业变实践套餐,减负不减成长分量

    “双减后不是不做作业,是让作业长‘眼睛’看生活。”数学老师翻出姜涛的数学本,上面记录着:“3000米要跑7圈半,每圈用时2分10秒,心率保持在120次/分钟”,还配着折线图分析成绩变化。这种把体育训练和数学应用结合的作业,让原本怕写作业的孩子主动算起了算术。在武冈市第二十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该校运动健儿崭露头角:姜涛同学以绝对优势斩获男子初中乙组1500米、3000米双项冠军;曾成同学拿下女子初中乙组1500米、3000米第一名;杨澜同学则在女子初中乙组400米项目中勇夺桂冠。赛后,姜涛在训练日记中写道:“跑道上的每一步,都是数学公式里的‘坚持变量’。”曾成同学在女子长跑夺冠后,写了篇《3000米里的坚持》作为语文作业,老师给的评语是:“比任何范文都生动。”

    朴素的坚持里藏着教育的本真: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

    “以前放学回家就是刷题,现在我能去篮球班练传球了!”初二学生曾子才晃了晃手里的篮球,鞋上还沾着操场的泥。如今的朱溪中学,课间走廊里少了埋头写作业的身影,多了抱着画板讨论配色的学生;放学后操场成了“主战场”,篮球队练战术、阅读班的孩子围着老师聊小说结局。校长李允民常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你看这些孩子眼睛里的光,就是咱们最想要的办学成果。”

    朱溪中学的“双减”实践没有华丽的包装,却用最朴素的方式回答着教育的根本问题——如何让孩子在减负中获得真正的成长。那些捧回的奖状或许会褪色,但孩子们在兴趣班里学会的坚持、在集体活动中懂得的担当、在实践作业里感知的生活,正在悄悄为乡村少年的未来铺就一条更宽广的路。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