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5月27日讯(通讯员 王丽雯)当课堂的边界延伸至葱郁林海,知识便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近日,常德市第十三中学生命科学社团60名同学在四位社团指导老师陆道福、周万保、朱明渠、王丽雯及政教处主任张婷的带领下,乘坐学校专车奔赴河洑森林公园,开启主题为“探秘森林微气候,解码植被温湿度”的首次户外研究之旅,将课本中的植物学知识与生态原理融入自然探索。
出发前,社团老师精心筹备,为每位同学配备了放大镜、枝剪、镊子、捕虫网、温湿度仪等专业器材,并发放实验报告单,引导大家带着问题开启探索之旅。抵达河洑森林公园后,清新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生物老师们化身“自然导师”,沿着蜿蜒的林间小径,对沿途遇见的植物、动物展开专业讲解。从树干上斑驳的苔藓到枝头绽放的野花,从穿梭林间的昆虫到栖息灌木的鸟类,老师们结合课本知识,深入浅出地剖析生物特征与生态习性,同学们一边聆听,一边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叶片纹理,用枝剪采集植物标本,将理论知识与眼前的自然实景紧密相连。
在实践环节,同学们分组行动,对照实验报告单,在森林中寻找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并利用温湿度仪在不同植被覆盖区域进行测量。随着测量点的不断变化,不同植被状态下的温湿度数据逐渐清晰,同学们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湿度明显增加、温度更为稳定,揭开了植被调节微气候的奥秘。
活动全程,同学们热情高涨,不仅在自然中验证了课本知识,更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原来苔藓真的是‘空气净化器’!”“第一次亲手测量不同植被的温湿度,太有意思了!”返程途中,同学们仍兴奋地分享着收获。
常德市第十三中学依托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初中生户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设计与研究》,学期初开设37个主题社团并实施项目式管理,此次生命科学社团开展的户外调查研究,便是智育与德育主题教育融合创新的生动实践。学校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教学场景延伸至户外,让学生在自然中直观感受生命科学的独特魅力,有效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探索精神。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让他们在对动植物的细致观察与记录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培育尊重生命的人文情怀,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理念,支持社团开展更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助力其全面发展。
责编:黄爱民
一审:黄爱民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