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人物>正文

    “师者之师”彭彧:141份证书背后的师者匠心与教育守望

    2025-05-22 10:31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责编:黄爱民]

    华声在线通讯员 徐湘果 陈群 赵勤锋

    “从青涩的英语教师到肩负重任的教育管理者,从深耕教学一线到引领师资培训,我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汲取知识的养料和思考与智慧的力量。”12份国家级荣誉,17所高校结业证书、聘书,53份省级获奖证书,59份市县级奖励……26年来,她以141份证书为刻度,丈量着教育之路的深度与广度;以满腔热忱为画笔,勾勒出师者的责任与担当。她,就是邵东市教师进修学校党总支书记、被誉为“师者之师”的彭彧。

    在教学一线埋下深耕的种子

    1999 年,彭彧从邵阳师专外语系以双优生身份毕业,怀揣对教育的赤诚之心踏入教育系统,于原邵东二中开启了英语教学之旅。

    秉持“让每一堂课都发光”的理念,彭彧敏锐洞察到学生因羞涩不敢开口的“痛点”。她边探索边实践,独创情景教学法,将购物、社交等生活场景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模拟对话中打破“语言壁垒”。为让教学与时代接轨,她自费订阅英文报刊,将国际时事转化为鲜活素材,如用“北约轰炸南联盟”事件设计辩论课,引导学生用英语探讨和平议题。这种“课本知识+时代脉搏”的教学模式,让课堂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共振”,学生不仅英语成绩显著提升,思辨能力也得以培养。

    “教学相长”,这段沉浸式教学经历,一种念头在彭彧脑海中萌发并生根:教师的价值不仅在于“授业”,更在于探索“解惑”的方法论。而这,正是她后来深耕师资培训的初心原点。

    “彭老师是最有创意的老师!”毕业二十余年的学生回忆,“当年课堂上的角色扮演,让我们在欢乐中爱上英语,如今我仍在用彭老师的方法教自己的学生。” 这种跨越时光的教学影响力,印证了她创新教法的持久生命力。

    除担任英语教学外,彭彧还主动挑起班主任和校团委书记的重担。她所带班级成绩优异,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 称号。她创立了学校广播站、组建校文工团,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我的舞台,辅导学生在省、市、县各级文艺演出和演讲比赛中屡获佳绩。教学之余,彭彧还积极参加各类比赛,获英语教师技能大赛银奖、教育系统歌唱比赛二等奖、多次演讲比赛第一名……

    在普通话测试土壤里培育“语艺”的芬芳

    调任邵东市(2019年县改市)教师进修学校后,彭彧依旧坚守在教育一线。她负责的英语师资培训工作,在这片广袤园地里,她手持需求调研的“精准标尺”,深度剖析新入职教师的成长困惑、骨干教师的发展瓶颈,精心培育出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从基础教学技巧的“育苗课程”,到前沿教学理念的“育林讲堂”,每一门课程都饱含匠心,为邵东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夯实了坚实根基。

    作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彭彧手持规范语言的“金钥匙”,她以“以测促训、以培推普”,开启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语言修行之旅。在她的培训课堂上,每一个发音的纠正都细致入微,每一段朗读的指导都饱含热忱。“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很多学员都记得她课堂上推行的“朗读风暴”。此外,她的普通话公益讲座,场场爆满。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邵东市平均每年培训和测试超500人次,测试成绩名列全市前茅,并获“省级优秀普通话测试员”殊荣。

    2017年5月4日,邵东市语言艺术研究会(简称“语艺会”)成立,彭彧当选为首届会长。在她推动下,邵东掀起了一股语言艺术研究热潮,会员参加“邵东市第三届中秋音乐诗会”与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亚军得主彭敏同场PK,担任邵东市第二届五金机电博览会礼仪,参与“夏青杯”朗诵比赛、邵阳市首届贺绿汀音乐文化艺术节解说……语艺会双语部推出的“快乐英语”公益项目,宛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穿透重重山峦,洒向偏远农村的校园。20余次送教之旅,志愿者们用生动有趣的课堂,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英语之窗。杨桥、团山等三个语艺会分会的设立,将语言艺术的触角从城区向乡镇延伸……

    “感谢师傅从发音技巧到舞台表现力,从文本解读到情感表达方面的倾囊相授。”多次在省市演讲、朗诵比赛获奖的郑子凡、罗赛男(两人现均考入长沙)对彭彧充满感激,“是您照亮了我们青年教师前行的路。”

    近年来,凭借着执着与付出,彭彧为邵东培育出了一批风华正茂的教育和语言艺术人才。2022—2025年期间,她三次担任全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邵东市调查组组长,为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修订提供了有效的数据。2023年,彭彧从国家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手中接过“全国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这份含金量十足的荣誉。

    在专业成长沃土中收获丰硕的果实

    2018年,彭彧被任命为邵东市教师进修学校党总支委员、副校长,分管师训工作;2022年,她担任党总支副书记、校长,2024年起担任党总支书记,肩负起全市8000余教师的师训重任。

    身份角色的转换,彭彧的视野从“一间教室”拓展到 “整个教育生态”。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负责人,她敏锐地察觉到区域教育发展的堵点: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渠道有限、新课标落地存在实践沟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初显……这些问题,成为她推动师资培训改革的突破口。

    在她主导下,邵东市进修学校摸索并构建了“三维一体”培训体系,即“理论赋能维度”,邀请全国知名教育家、学科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让基层教师足不出户便能接触前沿教育理念;“实践打磨维度”,创设“影子教师”跟岗模式,组织教师深入名校课堂,在观课、磨课、评课的闭环中提升教学实操能力;“社群成长维度”,搭建“线上+线下”教师成长共同体,鼓励教师分享教学案例、开展课题研究,让个体智慧汇聚成区域教育的集体动能。

    对于偏远乡村教师和青年教师,彭彧“偏爱三分”。为了让偏远乡村教师也能享受优质培训资源,她带领团队开发 “流动培训课堂”,将讲座、工作坊搬到乡镇学校,有时甚至深入教学点开展一对一指导。在一次送教途中,她发现一所村小仍在用传统板书授课,便多方奔走协调,为该校争取到20台平板电脑,并牵头建立“云端互动课堂”,让乡村孩子也能同步聆听城区名师的课程。

    她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本“教师成长档案”,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近百位青年教师的成长困惑与突破节点,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她用热忱浇筑的教育希望。

    “我最先工作的地方是邵东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堡面前乡,是师傅慧眼发现并培养了我。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她就是一位充满温度的引路人。”现已成长为邵东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阳灿还清晰记得,彭彧力挺她担任全市师德师风大会领诵的情景。

    近年来,彭彧深耕创新培训模式领域,推动邵东市教师培训从“完成任务”到“精准赋能”的质变。5年累计培训教师超2万人次,成功孵化出12门省级精品课程,培养出 300余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其师德养成教育“1434”模式的研究成果论文,多次在《教师》杂志刊发。她参与的《湖南省中小学生安全问题及治理研究》荣获省一等奖,主持的《新媒体时代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策略探究》更是斩获国家级一等奖……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二十余载教育生涯,彭彧始终相信,“只有教师成长了,教育才能真正生长。”如今,站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起点,彭彧又新一轮探索,“互联网+教师培训”的新模式,致力打造区域教师数字学习平台,开发微课程资源库,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师能力诊断中的应用……

    “当更多教师接过教育的‘接力棒’,教育的光芒,才会照亮每一个角落。”彭彧说。

    责编:黄爱民

    一审:黄爱民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