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选取了生态教育视角下的溆浦县两丫坪镇中心小学植物染劳动课程与户外体育活动的协同实践为案例,阐释生态教育的意义,探究植物染劳动与户外体育活动的教育教学价值与协同实践的意义,进行课程融合设计、教学方法融合实践、实践活动融合等的探索,归纳实践效果与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为小学生生态教育等课程融通实践提供借鉴,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教育;植物染劳动;户外体育活动;协同实践
一、引言
以发展小学生劳动综合素养为主题的生态教育,作为夜空中的一颗明珠,已初步成为小学教育发展中重要而显眼的位置。在溆浦县两丫坪镇中心小学敏感的教育思维的引领下,她们独具智慧地运用植物染劳作联合了野径体育,开启了独特的有意义的双师同行。
二、生态教育、植物染劳动与户外体育活动的内涵及价值
(一)生态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
生态教育,内涵丰富,意义重大。生态劳动是统一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惠益为工作目标的活动[1],它是打开学生认识自然生态系统之门的一把钥匙,指引着他们对这个美丽又脆弱的世界心存敬畏、爱护,帮助小学生全面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小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就是在他们心灵的沃土播下宝贵种子,这颗种子经过岁月的浸润会发芽生根,茁壮成长,成为小学生守护环境的信念,为未来社会发展奠基。
(二)植物染劳动的教育价值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坚守全面发展的育才理念,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深刻变化为基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打造立德树人与班级育人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设计研制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劳动教育课程,构建校内校外贯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持续丰富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做好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发展的各项工作,促进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2]。
植物染手艺不是简单的编织,它是有巨大储量的素材库,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孩子们徜徉其中的植物染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植物迷宫,孩子们在此发现每一种植物独一无二的特点与功能,感受古老而神秘的传统手工染色,孩子们的双手变得越来越巧,想象力仿佛是一堆薪火被点燃,越烧越旺,并且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对文化的自信从心底油然而生。
(三)户外体育活动的教育意义
体育户外活动,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中是一味必不可少的良药。户外偌大的空间内,小朋友自由玩耍奔跑、跳动,身体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运动能力也在一步步培养着。每一场体育运动活动都是快乐的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帮助他人、团结合作,在彼此的紧密配合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间的竞争意识。面对困难不后退的精神得到了锤炼,也犹如经受着风雨锻炼的松柏,更加坚忍,同时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心情得到极大的放松,大自然爱的情愫也更加浓厚,在小学体育劳动教育双向循环中不仅让学生成长中身心健康,也为其未来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三、溆浦县两丫坪镇中心小学植物染劳动与户外体育活动协同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校资源与环境优势
两丫坪镇中心小学进行植物染劳动与户外体育活动联动实践活动,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实践活动,有着强大的可行性。学校所处的乡镇,是一个天然资源“宝库”,学校周围的植物茂盛,是进行植物染劳动的自然条件;学校所处的室外场地大,有着天然的“游乐场”,户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条件优势。
(二)学生发展需求
从学生视角来看,小学生是生在萌芽、充满好奇和探索的世界的年代,在其眼里,万物皆充满新奇感,他们是一群精力充沛的小探险者,有着极大的探索欲望。实践性体能活动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健康意识,并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及责任感,为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打下基础[4]。植物染色劳动与户外体育活动结合实践就如同精心为学生准备的一次奇妙之旅,可以满足其丰富多彩的学习需求,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本领技能的舞台上展现,在情感的天空中翱翔。
(三)教育政策支持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以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正确价值观、必要的品格以及关键能力。这包括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与品质以及劳动精神四个方面[5]。
这项举措的落实有国家教育政策层面的强有力保障,政策提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力支持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溆浦县两丫坪镇中心小学的这种协同实践与政策要求切合契合、水到渠成,向着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四、协同实践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课程融合设计
1.开发融合课程内容:
具体的课程融合设计也是老师们倾心竭力、绞尽脑汁完成。结合教师团队的巧心思,打造课程融合度极强的课程内容。以“植物染徒步之旅”为例,学生跟随老师,在乡村田野间进行徒步,在路途中寻找一些植物,与老师寻找能染色的素材。等到回到学校之后便开始植物染,锻炼身体之余,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将体育锻炼与劳动实践相结合。
2.设置主题教学单元:
任课教师根据节气变化和四季植物生长状况,创造性地设计与主题相关的一系列主题教学单元。例如,春季“春花染色,运动狂欢”这一主题教学单元,在春回大地,花开四野的春天,在春暖花开的春季,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到野外寻找美丽的鲜花,利用采来的鲜花进行染色体验活动。同时在校园开展各种有关春天的系列竞赛活动,如“春暖花开,我行我速”,通过各种体育竞技运动,让学生尽情地奔跑在春天的田野上,在竞速中感受到春天的热情与活力,感觉自己也融于一幅美丽的春天画卷。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切实感受自然文化、劳动运动的结合。
(二)创新教学方法
1.项目课程:植物染+室外运动项目,比如“学校植物染装点计划”项目。孩子分组合作完成项目活动,每个小组都成为小团队,需要设计构思、材料收集、染色制作。此外还可以在采集、整理过程融入户外运动。通过开展该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就像一株在风雨中成长的小树苗逐渐强壮起来。
2.情境教学法:设计情境,以“远古部落的植物染与运动”为例,学生立即穿越至远古部落,学做部落族人,在远古时代里学习植物染的技术,好像真的在为部落制作衣服,同时也开展部落运动类体育锻炼,射箭、抛标枪。学生在这种情境下的学习是充满趣味性与体验感的过程,对于远古时代的冒险,学生们沉迷于这种情境教学法。
(三)开展实践活动
1.植物染体育节:协同实践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学校得以呈现出一系列实践项目。植物染体育节更是学校一项盛大的活动,在这个欢乐的节日中,学校里洋溢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美轮美奂的植物染作品展示,孩子们脑洞大开的大显身手在这里被尽情展现;这里也有紧张而激烈的植物染工艺比拼活动,孩子们个个身怀绝技,纷纷亮出看家本领;这里还有趣味无穷的有关植物染的相关体育项目“染布接力赛”,孩子们提着染布在操场上比赛跑步,彼此竞赛,比赛友谊,强身健体。
2.户外社会实践拓展:组织学生户外实践拓展,以周边自然景观或农场为中心开展植物染色等实践活动,在户外了解自然和农业劳动知识,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如拔河、跳绳比赛等,强化自然和劳动认知,提升团队协作力。
五、协同实践的成效与反思
(一)实践成效
通过植物染课程的学习和户外体育运动的洗礼,综合素质整体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可以设计出比较出众的植物染产品;体育运动的身心素质进一步加强,在体育运动中的自信心不断提高;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认同和赞美、关注人类的命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同时,协作能力与创新意识等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悄悄萌发。
2.学校特色的打造:通过这项协作活动,更加树立了自己的标志性,显示出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学校知名度不断提升,为学校内涵发展增添动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眼球。
(二)面临的挑战
(1)教师专业性不够:教师在植物染以及生态教育专业方面的知识缺乏,还必须进行强化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的实践行动进行指导。
(2)资源的整合难以充分:虽然学校周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与周边的社区、企业未能拧成一股绳、聚合出足够的力量,这使我们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阻碍,缺乏固定的实践基地及专业的力量。
六、改进建议与展望
(一)加强师资培训
定期安排教师参加植物染、生态教育相关培训,邀请园内专家前来指导,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及教学素养,正所谓园丁不断学习新的园艺知识,只为了园中更多的花朵能绽放得更加美丽。
(二)深化资源整合
努力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形成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构建起固定实践平台,将分布在不同社区的不同资源,将散的珠子穿成一条光芒四射的项链,为学生开辟出更多的实践学习空间。
七、结语
笔者相信,溆浦县两丫坪镇中心小学只要始终沿着这条协同实践的路坚定走下去,对课程开设的类型、丰富以及教学方式,进一步进行精心的打磨,使得课程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进一步深化师资力量的建设以及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态教育氛围,那么在教育上,一定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成长在教育的沃土之中,成为全面发展、茁壮成长的新一代小太阳,进而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也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在小学教育的道路上,溆浦县两丫坪镇中心小学依旧会秉持着上下寻求的精神,为孩子创造的道路上那一盏明灯,指明方向。
(作者 / 臧贵 溆浦县两丫坪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 王笑芝,舒才友.以生态劳动教育课程促进七彩少年全面发展——深圳市光明区修远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24,(35):26-28.
[2] 王嵩涛.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研究[J].教育艺术,2023,(05):5-7.
[3] 陈雷.基于双向循环模式的小学体育劳动教育[J].天津教育,2025,(11):11-13.
[4] 邱铭遥.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分析[N].科学导报,2024-10-29(B0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04.
责编:黄爱民
一审:黄爱民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