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5月21日讯(通讯员 彭丽琼 邓新武)为进一步强化区域教研协作,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切实提高郴州市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根据郴州市教科院工作安排,5月20日,宜章县第一中学承办2025年郴州市普通高中生物学“同课异构”活动。
活动伊始,宜章一中副校长刘典胜致欢迎辞。他指出,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不仅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锤炼,更是对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力践行,期待老师们能收获启发、增进友谊,共同为郴州市高中生物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授课主题是“基因工程”。来自宜章一中的段春丽老师、郴州市二中的李萃萃老师、永兴一中的刘惠敏老师分别围绕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内容“PCR和引物”“限制酶的选择”“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开展教学。三堂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和DNA热变性原理,在体外实现基因扩增的技术,在核酸检测、遗传疾病诊断、法医鉴定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段春丽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核酸检测为情境,引导学生学习PCR的原理、条件、过程、应用,以及探讨引物设计的三原则,最后拓展延伸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段春丽老师的授课生动体现了学习应该“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道理。
李萃萃老师用彩纸模型演示基因拼接,让“限制酶切割位点”看得见、摸得着。把基因序列比作“生命代码”,用幽默比喻让抽象概念形象化,学生秒懂,在笑声中突破难点。
刘惠敏老师以“培育转基因高产水蛭素工程菌”为情境,设置“目的基因获取→表达载体构建→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全流程,强化了“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性状”的学科观念。原来一轮复习课也可以一镜到底,像故事课一样精彩。
评课环节,郴州市二中谷仁浩老师肯定了“同课异构”的价值,这三节课分别从“原理理解”“实验模拟”“应用迁移”切入,形成复习课的“立体坐标系”,为不同学情学校提供可借鉴模式。“同课异构不是比谁的课更好,而是让学生看到知识的不同打开方式!”
宜章一中邓新武老师发言,感谢三位教师分享优秀教学案例,同时指出教学痛点——县域学校缺实验教学操作,并提出如何用AI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辅助实验教学的思考,希望未来能在实验教学方面进一步研讨。
市教研员张滑老师开展“同课异构视角下的项目式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讲座。她强调:“同课异构不是简单的形式差异,而是基于学情的目标重构;项目式教学也不仅是活动堆砌,而是通过真实问题驱动深度学习。”讲座通过对比传统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的差异,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创新。
张滑老师还总结了本次活动经验,强调“同课异构”活动的重大意义,希望以后能常态化、规模化地开展此类活动,为年轻老师的成长助力,为学科教育振兴贡献力量。
责编:罗 江 龙
一审:黄爱民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