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5月16日讯(通讯员 陈二凤 欧武)在偏远落后的山区,学校条件艰苦,教学设备陈旧,交通不便。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教师,甘愿吃苦,扎根乡村,用26年的坚守和奉献,为乡村孩子们点亮了求知的希望之光。她就是优秀教师——夏云娟。
夏云娟,女,现年46岁,中共党员,1999年8月参加工作,武冈市晏田乡中心小学副校长,武冈市优秀共产党员,武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武冈市骨干教师,武冈市德育先进个人,武冈市书香教师,武冈市财务先进个人。
教育教学有方法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穷苦孩子,夏云娟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她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她要用知识去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用教育的力量去改变乡村落后的面貌。在教学工作中,她潜心育人,教育有方。她坚信“积极快乐的情绪可以促进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在课堂上,她始终用微笑、赞赏和宽容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课堂效果更好。
在班级管理中,她采取“宽严并进,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她打造高效协作的班委团队班子,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开展活动、活动总结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领导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征求意见、处理问题等方式,加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班级集体荣誉感。
德育管理树榜样
夏云娟在札记中写道:“要想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思想的引领很重要。教师的人格魅力如风行水上,了无痕迹 ,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要想让学生有梦想,有上进心,自己必须树立榜样,让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向往的样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她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关爱他人。她的言行举止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
夏云娟所在的学校地处偏远,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条件普遍较差。面对这样的情况,她不气馁,而是更加坚定了她投身乡村教育的决心。在生活中,她做孩子们的好朋友,给予孩子们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慰藉,孩子们在生活上遇到困惑都会和她敞开心扉。 在学习上,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她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她耐心辅导;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她积极鼓励他们发展兴趣。在她的努力下,许多学生逐渐找回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夏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如何做人。”这是学生们对她的评价。夏云娟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树立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书本引领有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夏云娟热爱阅读,坚持每天阅读,坚持写读书札记,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也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
夏云娟主持了《优秀湖湘文化融入语文学科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这次课题研究,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在孩子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同时,夏云娟还在班级中设立了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她会定期更新图书角的书籍,确保学生能够读到最新、最优质的图书。她采取经典诵读、书法展示,戏曲表演,传统节日体验,感恩教育等多种形式,宣传和实践优秀传统文化,让自己和学生成为一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夏云娟还通过布置教室环境、张贴读书名言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氛围。她所在的班级还会定期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对阅读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2024年,她被评为“武冈市书香教师”,她所带领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书香班级”,她所教的学生中多人获得“书香学生”的称号。
分管工作有成效
夏云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担任晏田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同时负责全乡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管理中,为学校谋发展,献计献策。在全乡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她勇挑重担,不辞辛苦,为全乡的财务管理工作做计划,出点子,抓整改,督落实。
在2023-2024年的营改工作中,夏云娟与乡党委、乡政府和中心学校领导通力协作,精心谋划,全面部署迎检工作。在迎检期间,她深入各校开展督导检查,不仅对学校营改工作进行专业指导,更参与具体工作:帮助学校规范整理财务账目,确保各校账目实现"三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在她的全力推动下,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级督查,并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夏云娟负责学生资助工作认真细致,在筛选困难生时,她常常下村走访,通过近距离交流,详细了解了群众的身心健康、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精准识别受助对象需求,确保每一分资助都能精准送达最需要的人群手中,提高了资助效率和使用效益。针对资助工作中存在的流程繁琐、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夏云娟带领各学校资助专干精准核实,坚持公示制度,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赢得了广泛赞誉。
2025年春季,夏云娟积极争取广东省惠州市武冈商会在晏田乡资助困难学生10名,资助金额共2万元。她的这些举措有效拓宽了资助资金来源,使更多困难家庭、困难学生受益。
“教育是一盏灯,我愿意做那盏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夏云娟说,她的愿望是:用教育情怀点亮乡村孩子们的希望之光,用教育的力量改变乡村面貌。她希望看到奇石嶙峋的山坡上——绿树成荫;荒芜的土地上——瓜果飘香;贫瘠的田地上——春天禾苗青青,秋天稻穗成金;荒无人烟的村庄里——炊烟袅绕。她传授知识,播撒爱心,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用爱感化灵魂,用教育振兴乡村——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