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5月14日讯(通讯员 金世军 廖峥嵘)为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理念,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5月13日,邵阳市陈艳梅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走进邵东市灵官殿镇第一完全小学,开展以“聚焦新课标,赋能家常课”为主题的教育帮扶活动。
活动通过示范课展示、专题讲座及研讨交流为乡村教师提供教学范例与理论指导,助力乡村课堂提质增效。全镇各小学校长及百余名数学教师共同参与。中心校党总支书记宁志求、校长陈伟亮、业务副校长罗阳全程参与听课和讲座,灵官殿镇第一完全小学校长罗少武等校委会成员带头参与听课研讨。
活动伊始,黄彬彬老师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示范课。她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中抽象数学问题。通过“描述座位位置”等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列”与“行”的规则,并掌握用数对精准定位的方法。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抽象的数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黄彬彬巧妙利用错例对比,强化学生对“先列后行”逻辑的认知,体现了新课标“数形结合”与“符号意识”的培养目标。
随后,陈艳梅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示范课。陈艳梅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通分”的必要性。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分析错例和归纳算法,逐步总结出“先通分、再加减”的运算规律。陈艳梅注重算理与算法的深度融合,适时抛出“为什么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这一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有效渗透“转化思想”与“推理能力”的核心素养。课后,观摩教师纷纷表示,陈艳梅的教学将抽象概念具象化,让数学逻辑“看得见”,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示范课结束后,陈艳梅以《聚焦新课标,赋能家常课》为题,紧密结合乡村教学实际,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包括任务阶梯化,即设计“基础—探究—拓展”分层任务,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评价多元化,通过课堂观察、实践作品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素养,达成“教-学-评”一致性。此外,陈艳梅还以工作室成员黄彬彬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课例为例,深入解析“情境锚定旧知、问题驱动探究、合作深化理解、总结迁移应用”四步策略,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机整合,并强调家常课不必刻意追求形式创新,但要紧扣课标,让核心素养在每一教学环节自然生长。讲座过程中,参训教师围绕“如何平衡教学进度与探究深度”展开热烈讨论,陈艳梅建议以单元整体视角整合知识,结构化设计教学任务,确保教学兼具深度与广度。
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陈艳梅名师工作室再次来到灵官殿镇第一完全小学提供宝贵学习机会表示感谢。此次帮扶活动不仅充分展示了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更搭建了城乡教研协同发展的桥梁。陈艳梅名师工作室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送教下乡”“云端教研”等系列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辐射,为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注入新动能,助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共绘教育美好蓝图。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