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5月10日讯(通讯员 李人扬)5月9日下午,“科学之美浸润梅园,创新之魂启迪智慧”科普宣讲活动在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举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兆翔,长沙市科协副主席夏立新,长沙市岳麓区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陈明,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党委书记曹共平、校长吴伟出席活动。高一年级近400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感受人工智能前沿知识的魅力。
吴伟表示,学校积极开展机器人编程、3D建模打印等课程活动,依托现代化实验室和科创社团,为学子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他指出,此次“科学与中国”长沙行活动走进校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契机。希望同学们以科学为观,胸怀家国,勇攀知识高峰,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张兆翔以“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与社会影响”为主题展开讲座。作为模式识别与具身智能领域权威专家,他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脉络:从逻辑驱动、知识驱动到数据驱动的三阶段演进,揭示出尊重学科规律、夯实基础研究、推动学科交叉等六大发展启示。通过人脸识别、Deepseek-R1神经网络、生成式AI等案例,生动展现专用AI向多用AI、人机混合智能的转型升级趋势。面对未来,张兆翔预测人工智能将向自主智能系统、“灵巧”智能、情感智能方向突破,同时警示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风险。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围绕情感智能的语义解析、生物模型的隐私壁垒、脑机接口的神经解码精度等核心问题争相发问。张兆翔以案例串联理论,用清晰的逻辑来解答,剥开层层技术迷雾。随着医疗AI落地场景、教育智能体进化路径等未来图景被具象化,学生们眼底跃动着兴奋——既有对技术穿透疾病迷雾的期待,也有对构建人机共生新秩序的畅想,人工智能的种子在此刻悄然扎根。
周南梅溪湖中学始终致力于打造“会呼吸”的生态校园、“强科学”的实践沃土、“创数智”的未来摇篮,获评国家级“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2025年已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本次活动作为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实践,通过专家对话深化了科学课程与实践融合。学校将持续引入优质科研资源,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未来科技人才。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