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4月18日讯(通讯员 刘海蓉 易艳珍 李颖)“天元小学耳目一新的研课模式令我眼前一亮……我也希望能将这种先进的研课模式带回学校……”衡阳县关市镇的阳静老师参观完株洲市天元区天元小学后感叹道。究竟是怎样的魅力,能让经验丰富的教育同行如此赞叹?答案,就藏在天元小学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教研活动里。
4月份,天元小学的“基于学伴关系的主题式课例研修”吸引了衡阳县关市镇盘石完小、关市中学等8所单位加入这场教育探索之路。
在科学教师唐菲阳执教的《光的传播》课堂上,“学伴关系”绽放出绚丽光彩。实验室里,在“学伴关系”的滋养下,学生们三人一组,如同春日里破茧而出的蝴蝶,在互助学习的花丛中自由穿梭,拓宽思维的边界,自信表达,收获成长的喜悦。
衡阳县关市镇魏湘晴老师在观摩生生互助环节时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在这堂科学课上,生生学伴效果尽显,分组合作共探实验方案,组内分工明确,组长、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各司其职;师生学伴助力成长,教师引导学生提问,从不否定学生的思考,守护学生的科学精神,课堂组织口号简洁有效,学生发言条理清晰有结构……”
课后的教研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唐菲阳老师率先分享教学感受,其他老师各抒己见、高效协作,将研讨成果生成新的精彩课堂,通过摇号直接上演10 分钟微课。
衡阳县关市镇何美玲老师在观摩教师研课过程后深有感触地说:“课程结束后的评课、磨课、改课环节,堪称此次参观的最大亮点。老师们迅速开展研讨,针对课堂问题提出优化方案,随后以抽签形式确定下一位授课老师,由其依据讨论成果现场展示微课。这一系列流程一气呵成,效率之高令人赞叹,这种高效的教研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时针拨回到半年前,天元小学党总支书记文艳云提出 “学伴关系” 理念,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创新的涟漪。先锋研修团队迅速行动,他们扎根课堂,观察学生互动;围坐研讨,分析教学细节。从设计班级小组合作手册,到制定课堂学伴互动规范,再到家校共育的学伴活动方案,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精心打磨。终于,“学伴关系” 从一纸概念,变成了实实在在滋养学生成长的校本研修模式。
构建良好学伴关系、打造优质教育生态的征程永无止境。未来,天元小学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与更多教育同仁携手,以 “学伴关系” 为灯,照亮教育前行之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温暖互助的教育氛围中茁壮成长。
责编:黄爱民
一审:罗江龙
二审:刘玉锋
三审:鲁红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