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4月18日讯(通讯员 邓启元 周紫怡 周思危)在长沙西拓的战略版图上,白马街道作为湘江新区 “西核芯”,正以 “党建引领 + 数字赋能” 双轮驱动,跑出乡村振兴 “加速度”。近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白马街道数字化宣传与文化传播平台构建与推广” 国家级大创项目正式落地,为这片赓续红色基因、深蕴文化根脉的沃土注入高校智慧活水,助力白马街道在产业转型、文旅融合、民生改善等领域书写新篇。
党建引领:红色基因激活文化新地标
白马街道历史悠久,既有朱熹后裔设私塾传道的文化渊源,也有叶魁等革命先烈投身工农运动的红色火种。依托原白马二中旧址,街道党工委联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团队打造的 “白马书院”,已成为集党员教育、廉政文化、创业就业、思政教育于一体的红色 “新地标”。
书院墙绘诉说着独特传说,生动描绘朱子赠书、叶魁革命等场景,每一笔都蕴含着白马的历史底蕴,吸引游客驻足欣赏。“我们深挖耕读文化与红色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历史‘活’起来。” 项目指导教师范威介绍,团队运用 VR 技术还原朱子讲学场景、叶魁夜校旧址,开发 “党建 + 耕读” 系列微课,将书院打造成沉浸式教育基地。2024 年,书院累计开展党史宣讲、非遗竹编体验等活动 30 余场,吸引周边居民及高校学生超 2000 人次参与,成为湘江新区 “红色沉浸游” 的热门打卡点。
数字赋能:高校智力构建传播新矩阵
针对乡村文化传播渠道单一、青年参与度低等问题,项目团队发挥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优势,构建 “线上 + 线下” 融合的数字化平台。线上开发 “白马街道数字文化云” 小程序,设置 “党建风采”“耕读课堂”“非遗工坊” 等板块,整合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动车检修所工业旅游、白马湖露营基地等资源,实现活动预约、VR 游览、农产品直播等功能;线下打造 “白马耕读文化节”,通过短视频直播、手绘地图导览等形式,将农家小院、草莓园等农旅场景转化为 “流量密码”。
(数字化传播会议。)
数据显示,平台试运营 3 个月以来,累计吸引 5000 余名用户注册,相关短视频播放量突破 10 万次,成功带动白马湖民宿、农家菜等消费增长 20%,成为新区 “短途游” 新热点。
校地协同:产学研融合培育振兴功能
项目创新 “高校 + 街道” 合作模式,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与文创工作坊,推动智力成果转化。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师生团队为白马街道设计 “动车之家” 工业旅游标识、白马湖 IP 形象(知识产权形象),助力河西汽车城、三安半导体产业园等产业地标提升品牌影响力;联合街道开展 “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企业用工对接会” 等活动,促成 20 余名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实现 “人才培养 — 实践落地 — 产业升级” 闭环。
“高校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年轻化的传播思维。” 白马街道党工委书记胡裕坤表示,双方正探索 “数字党建 + 文旅电商” 模式,通过直播助农、文创产品开发等路径,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与当地负责人交谈。)
民生提质:幸福底色绘就发展新图景
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白马街道同步推进民生工程:扩建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翻倍,引入爱尔眼科等优质资源,全年门诊量突破 5 万人次;“白马驿站” 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获评省级
“最受欢迎驿站”;与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社区教育课程入选教育部推荐品牌,覆盖花艺设计、婴幼儿照护等实用技能,惠及居民超 3000 人。
“现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门诊,周末还能带着孩子来书院参加耕读活动,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居民李女士的感慨,折射出白马街道 “产业强、环境美、治理优、民生富” 的发展成效。2024 年,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 24.5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25.7 亿元,“五色旅游”(古色国学游、红色沉浸游、绿色生态游、蓝色工业游、金色科技游)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 35%,一幅 “美丽、富强、和谐、幸福” 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未来展望:从 “西大门” 到 “西核芯”
站在新起点,白马街道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将深化合作,持续完善数字化平台功能,打造 “高校智力赋能乡村振兴” 示范样本。项目计划 2025
下半年建成校地合作实践基地,推出 “白马数字文旅地图”,串联动车检修所、三安半导体产业园等工业景点与白马湖生态农旅资源,形成 “工业 + 文旅 + 党建”
融合发展模式,为长沙西拓注入强劲动能。
(参观农旅资源。)
当高校智慧遇见乡村振兴,白马街道正以 “不待扬鞭自奋蹄” 的姿态,在数字化浪潮中书写基层治理与文化传播的新篇章,成为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闪亮注脚。
责编:黄爱民
一审:罗江龙
二审:刘玉锋
三审:鲁红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