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人物>正文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岭秀学校教师朱熔:扎根瑶乡育桃李 青春无悔守初心

    2025-04-08 16:0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爱民] [责编:黄爱民]

      华声在线4月8日讯(通讯员 徐礼军)在汝城县西部层峦叠嶂的瑶乡山区,有一所名为岭秀的学校,这里距离县城35公里,蜿蜒的山路阻隔了城市的繁华,却未曾阻挡一位年轻教师坚守教育的脚步。她,就是朱熔——一名扎根山区九载、用青春与热血浇灌教育沃土的中小学一级教师。从初出茅庐的师范生到县级骨干教师,从普通科任教师到学生心中的“心灵导师”,她用责任与热爱书写了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动人篇章。

      以山为家,用坚守诠释教育初心

      2016年,21岁的朱熔从长沙师范学院免费师范生毕业,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主动选择回到家乡汝城,并被分配到偏远的岭秀学校。这里山路崎岖,条件艰苦,学生多为瑶族留守儿童。面对艰苦的环境,朱熔没有退缩,反而以校为家,一待便是九年。

      九年间,她往返于学校与40公里外的老家,却从未因路途遥远耽误一节课。作为学校的“多面手”,她先后承担初中语文、历史、美术、音乐、体育等多学科教学任务,还兼任班主任和图书管理员。同事常调侃她“身兼数职”,她却笑道:“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2025年,学校因教师产假面临人手短缺,她主动请缨,承担起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白天上课、管理班级,夜晚备课、批改作业,她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守护着山区孩子的求学梦。

      以教为舟,用创新点燃求知星火

      “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生命线。”这是朱熔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深知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始终以“课改先锋”的姿态探索创新。

      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打造生动课堂。讲授《乡愁》时,她借助多媒体展示游子漂泊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朗诵、绘画和视频剪辑感悟诗意;在《孔乙己》教学中,她组织学生改编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引导他们深入剖析人物悲剧与社会根源。她的课堂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充满互动与思辨的舞台。这种创新不仅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更收获了专业认可。2019年,她参与的在线集体备课大赛课题《乡愁》获省级二等奖;2020年,她的《大道之行也》网课在郴州市“停课不停学”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学生小瑶感慨:“朱老师的课像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山外的世界。”

    图片3.png

      以爱为桥,用温情守护成长之路

      在朱熔看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九年级班主任,她面对的是升学压力下的焦虑少年。为此,她在办公室设立“心灵驿站”,用周记批注与学生展开“纸上对话”。学生小张因家庭变故成绩下滑,她在周记中写道:“人生如登山,低谷处积蓄的力量,终会助你攀上更高的峰。”短短几行字,让小张重拾信心,最终考入重点高中。她还坚持家访,踏遍瑶乡的崎岖山路,只为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小吴热爱绘画却自卑,她鼓励其担任班级板报设计员,并推荐作品参加县级比赛。当小吴捧回奖状时,家长含泪道谢:“朱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个母亲!”

      以梦为马,用奉献书写教育华章

      九年的坚守,朱熔用点滴行动赢得了学生爱戴、家长赞誉和同行敬佩。她带的班级成绩常年稳居全校前列;她管理的图书室成为学生课余最爱去的“知识港湾”,藏书借阅量连年翻番。

      荣誉是对她付出的最好见证:2019年,她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并获“嘉奖”称号;2021年、2023年两度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22年,她被评为汝城县第三届骨干教师,同时获评县“优秀工会会员”。面对赞誉,她始终谦逊:“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做的都是分内之事。”

      以志为帆,用青春续写教育新篇

      从青涩到成熟,从坚守到深耕,朱熔用九年青春诠释了乡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她的故事,是瑶乡教育的一束微光,更是万千乡村教师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缩影。展望未来,朱熔的目光坚定如初,她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我愿以萤火之光,点亮更多孩子的星辰大海。”

      朱熔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因平凡中的坚守而熠熠生辉。她像一株倔强的山花,绽放在瑶乡教育的沃土上,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爱心托举希望。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正是无数个“朱熔”的默默耕耘,让教育的薪火生生不息,让山区的未来充满光明。

    责编:黄爱民

    一审:蒋宇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