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深度>正文

    长铁航:创人才培养新路径 做“职普融通”先行者

    2025-01-20 15:4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爱民] [责编:黄爱民]

      华声在线1月20日讯(通讯员 刘冬苹)2024年11月29日,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在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经修订并予以通过,标志着该省职业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一步。这一条例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将对湖南省的职业教育事业产生深远影响,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作为一项重要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新增了“职普融通”内容,对职业启蒙、贯通培养等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增加横向融通、学习成果认定等规定,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职普融通” 拓展学生成才新路径

      作为“职普融通”的先行者,长沙中部铁路航空中等职业学校(简称“长铁航”)用7年的积极探索,率先交出了一张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图片 2.png

      2024年,学校通过普职融通政策转来的学生共有57人,涉及专业包括航空服务、护理、药剂、计算机应用等几大热门学科,且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共转入21人,其中中职18人,普高转入3人;2023年共转入33人,中职转19人,普高转15人。2024年共转入57人,其中中职转入21人,普高转入36人。

    图片 1.png

      在该校铁道运输服务2216班的教室里,从普通高中转入一年时间的宋婉琪正和同学们做着实训练习。谈起在校一年来的感受,宋婉琪颇为兴奋:“我好像对自己将来要选择的方向越来越清晰了,老师也鼓励我继续求学,提高将来在职业方面的竞争力,拓展发展前景。”

    图片 3.png

      职普融通,也叫职普融合,是指由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合作,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互派师资,实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的一种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普融通试点学校,经过融通考核,普通高中的学生可以根据专业意向选择到中职学校走技能发展之路,试点中职的学生通过融通考核达到试点普高的录取标准后,也可以转入试点普高学习。

      试想一下,如果中考结束后,孩子们能不以考分来“职普分流”,而是融通学习之后,根据自身的特长优势确定继续普高还是中职的学习;无论选择普高还是中职,接下来都可以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继续大学、研究生的深造——这才是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不是被动分流的结果,而是一种学生和家长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理性选择”的目标。

      长铁航通过整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资源,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壁垒,为学生搭建了一座立交桥,使他们能够在职业与普通教育之间自由穿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学校不仅鼓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还通过“本科冲刺班”升学计划,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抬高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在2024年的对口高考中,该校42人达到本科录取线,旅游类专业尹盼、王迎丽、曹慧、刮艳、唐国灵、荣家伟等分别被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吉首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计算机类专业袁千懿、龙子雄、杜宜、陈江睿等同学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学院及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优质本科院校录取。其中,该校G2101班在2024年对口高考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全班39名学生中有23人超过本科录取线,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发展选择,培养出了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图片 4.png

      在2024年单招第一批次录取中,刘嘉豪、柳柯成、谭谦等58名同学被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录取。全校共有429名学生通过第一志愿,公办录取率为90%。

      “3+2”中高职衔接项目 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衔接培养

      为拓宽学生的升学渠道和就业前景,2024年,长铁航还与三所高校合作共建了“3+2”中高职衔接项目。通过这一项目,学生可以在完成中职学业后直接升入高校深造,实现学历和技能的双重提升。

      这也正符合《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中强调的:“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贯通培养;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支持高水平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与本科院校探索实施衔接培养,联合培养本科层次高技能人才。各合作学校应当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共同组织实施人才培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据了解,在共建的第一阶段,长铁航将与湖南外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现代物流职业学院、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等三所省内公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共同开设五年制(3+2)大专班。此举旨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培育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初中毕业生实现大学梦想。

      推进产教融合 培养“湖湘工匠”

      近年来,湖南加快构建“院校集群+功能板块”“专业集群+产业链”的生态系统,有效提升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而加强产教融合则是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长铁航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联合相关企业持续加强特色产业学院、公共实训基地、技术创新平台等建设,创新项目化课程体系,对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把企业生产项目作为案例教学、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毕业设计选题来源,构建“领军人才+项目+团队”的创新培养模式;以“楚怡”行动为抓手,建设集教育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基地,构建“学训赛创”融合的应用型实践育人体系,打造了富有湖湘特色的产教融合品牌。

      2024年,通过对口高考升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长铁航1921班毕业生刘文浩同学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医药卫生赛道“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项目中斩获全国金奖。

    图片 5.png

      在2024年“楚怡杯”长沙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该校共有50名学生在17个竞赛项目中表现突出,荣获8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以及11项三等奖。在2024年度“楚怡杯”长株潭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中,该校有3名学生荣获一等奖,4名学生荣获二等奖,8名学生荣获三等奖。长铁航学子以精湛的技艺、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发挥,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

      育人育心 搭建创业兴工的“大思政”育人平台

      2024年12月,学校董事长周文波当选湖南省学校文化建设促进会副会长。2025年1月,周文波撰写的论文《传承红色基因 铸就学校精神——红色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实践路径与精神培育探索》荣获第二十届长沙市民办学校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浸润职业教育多年,周文波认为新时代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要“可堪大用、能担重任”,不仅需要具备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高超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应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长铁航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引下,建设“大课程”、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将社会责任和价值观深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活动组织、师资培训和机制保障等各个环节,以“大思政课”引领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片 6.png

      为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多所兄弟学校共同开展了“共联共建”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交流学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仅促进了双方在教学等方面的合作,还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24年11月,长铁航入选由湖南省职业院校楚怡读书联盟与湖南教育报刊集团联合评选的37所湖南省职业院校“楚怡读写基地建设单位”。这一殊荣不仅标志着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更是对学校长期以来致力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读写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度肯定。

      2024年12月,《2024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发布。据统计,近年来,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中国以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发展、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工匠精神,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有效合作,支持构建技能型社会,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产教融合的职教发展模式,为技能人才公平成长、终身发展撑起重要舞台。职业教育成为支持中国成为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力量。

      新征程上,如何汇聚多方力量推动职普融通“双向奔赴”,更好地服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挑战?如何聚力产教融合“双向赋能”,更好地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些关键议题,将成为以长铁航为代表的优秀职教从业者们新的探索发展的方向。

    责编:黄爱民

    一审:罗江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