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学校为了深化落实“双减”政策,扎实推进实验小学“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建设,切实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进一步为培养优秀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整体提升实验小学教师的道德情操、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学校教师素质,学校特开设“双减•高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论坛,90后的我渴盼成为论坛的主角,让自己得到快速的提升与成长。
示范教学中提升
学校名师周通常推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名师示范课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用直观、新颖的教学方法,传递新的教学思想、展示新的教学手段,也能促进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能够被学校推荐为名师,开展示范教学,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我从教6年,教学经验不足,但我一直渴望成长,希望成长为学校名师。当我把幼稚的想法向校长提出时,没想到得到了校长的欣然同意,嘱咐我精心准备,并安排团队负责研磨和验收。我翻阅教材,确定执教古诗鉴赏教学《清明》和说明文阅读教学《花钟》。
为了上好这两堂课,我先在网上观摩名师名优课堂,也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翻阅过多本教参,反复斟酌课堂上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是否紧扣教学目标,是否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校长带领下的研磨团队陪我在不同的班级反复试教,进行激烈而有深度的探讨与交流,我的课件与教案一次次的被修改,力求精美,设计出新,高效扎实。
经过验收,3月底的最后一个星期,学校推出了我的语文名师周,并通过网络发出邀请函向全市开放。3月29日、30日,两堂示范课如约精彩呈现,我的课堂得到了武冈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谢友元在内的众多专家、领导和优秀教师的高度赞许,掀起语文高效课堂的探讨热潮。
名师周让我付出了很多,但更多的是我的成长与收获。通过不断探索、思考与交流,我深刻地领悟到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语文课本的教学,而古诗教学就不能只是教一首古诗,而是重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古诗,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也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更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理想的古诗教学,不应该是学生学习此首古诗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阅读大量古诗进而接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例如,《清明》这首诗脍炙人口的精妙之处诚然是它前两句表达的思亲之苦与后两句的豁然开阔能让人感同身受。所以在理解“断魂”一词之意时,借用最近的东航事件让学生体会伤心欲绝之感,以此引导学生学会与诗人、与东航事件中遇难者亲属产生共情。当大家窒息得想要逃离时,此时诗风一转——“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将意境由忧愁苦闷转为喜悦开怀,化平常为神奇。在精心引导下,学生们明白了“杏花村”并不仅仅指文本中杏花深处的村庄,它更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美好地方。这既是情感的升华又是心的归宿,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语文教学还应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留给学生阅读的好方法与开启阅读之门的钥匙,纵其书海遨游。例如,《花钟》是选自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是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体会这类文章的语言特点,渗透这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说明文也可以上得诗情画意,只有文字的美好体悟,才能激发学生对这类文章的阅读兴趣。
论坛研讨促发展
只要紧紧围绕论坛议题去交流探讨,学校审稿通过就可以申报论坛主讲。我有幸成为论坛主讲人之一,讲座题目是《“双减”背景下打造高效课堂的实施与思考——诗·情·语文》。紧扣主题,结合我执教作家萧红的散文《我家的大花园》和歌颂母爱的短文《雕像》的案例,我从“精彩的课堂生成即成诗”、“不能被忽略的事皆是情”、“语文缘起用心教育的人”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同样,我的讲座引发了武冈小语人的热烈探讨和高度认可,那些日子我成了武冈小语人的焦点人物。
通过学校几期的论坛研讨,我认为,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有心人,只有及时记录教学实践情况及出现的问题,收集与查找资料,把问题当做课题来研究,在案例中加入理性思考,把研究与教师自身发展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论坛是学校推动我们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我们应善于借助和发挥团队精神,形成合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博采众长,达到开阔视野、共同发展的目的。
送教下乡共成长
应幸福芙蓉学校的邀请,在市教科所的组织下,4月2日,武冈市实验小学和幸福芙蓉学校成功联点牵手。我校“我和孩子们有场约会”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在幸福芙蓉学校隆重举行。我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老师再次执教《清明》和《诗·情·语文》讲座,执教时,结合清明假期因疫情防控而取消的时事又做了改动,教学最后环节进一步渗透“文明祭扫”教育,进一步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次活动再次得到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于我而言,又是一次历练,和与会教师又一次成长!学校“我和孩子们有场约会”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将在全市持续开展,这无疑给了实验小学教育人又一次次交流、锻炼与成长的机会。
课题研究话减负
随着“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要求的落地实施,如何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引发了全体实验小学教育人的深度思考与探索。学校“双减”课题相继申报成功,我成为《“双减”背景下小学作业的实施与评价研究》课题的研究成员。研究中,我们探讨了作业设计与命题原则、学科整合方法、阶段作业实施、作业“教学评”标准,对科学有效设计作业,减轻学生负担形成共识。4月,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双减•增效•赋能”作业设计大赛,我结合一个多学期的作业设计经验,撰写了的作业设计,从学情分析、设计理念、作业内容、作业评讲、设计反思等环节,为学校教师布置作业提供较好的范例,获得特等奖。
教师专业发展论坛系列活动的全程参与,我很累,有时因为一个教学问题的提出,一个片段的建构,一次作业的设计,如何突破,实现高效以达到减负提质,我魂牵梦绕,几度失眠。但我又无时无刻不快乐着,因为我华丽蜕变与快速成长皆源自思考、学习、探索与实践,只有不断地思索,才有提高自身能力的可能;只有不断创新,才有超越自我的可能。
如果说去年“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给我带来的仅仅是思想的洗礼,那么今年我的历练与成长绝对是专业的发展,对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庆幸实验小学有了教师专业发展论坛这个难得的平台,我感谢实验小学这个优秀教师聚集的温馨的教育团队,我享受“双减”这一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如此美好,我辈自当踔厉奋发!(作者/欧阳琳 武冈市实验小学)
责编:曾芹
一审:卢小伟
二审:蒋玉青
三审:禹振华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