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27日讯(通讯员 卜运华)“双减”政策之下,学校如何发力?自“双减”政策正式发布以来,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业发展的规律,凝聚各教研组、备课组及全体老师的智慧,同时注重吸收家长的建议和聆听学生的心声,在教育教学各项管理上积极作为,适时调整,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作业管理的“减量”与“增质”
各学科备课组组长在“一科一辅”的原则下,按照“不超时、不超纲、不重复、不机械”的原则,指导各学科备课组根据我校实际,群策群力,精心设计和编写具有多元化与层次性、体现能力梯度的校本作业。做到选题精当、题型分层、数量适中,这样能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又可以达到精炼精进的效果,文化科作业全部由老师精心编写。
语文组编写晨读资料《梧叶秋声》,让每个孩子每个早自习有计划有目标,加强积累和培养良好的晨读习惯;课前五分钟名著(如《西游记》)故事情节分享;编写练字本,每天中午午休前坚持15分钟的书写练习,提高书写能力。
自编教材《梧叶秋声》和练字本。
中午练字15分钟。
布置个性化的作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名著思维导图的设计、生态瓶的制作、细胞模型的制作、仿古文物的制作、创意地图的绘画、周末家务劳动作业的布置。
语文组名著思维导图。
生物组生态瓶。
生物组“细胞膜”制作。
历史组仿古文物制作。
同时,各学科的作业布置提前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备课组每周统筹作业,年级组专干及时收集审核,坚持每周每日作业公示制度,教务处随时跟踪监督。有效控制了学科作业量和作业总时间,语数外每天作业不超过30分钟,初中生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小学高年级不超过60分钟。
此外,教务处、备课组提出具体的批阅要求,各科教师需对作业详批细改,并从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或对教学予以适当调整,并为走读生开设晚自习,让学校成为育人的主阵地,老师们可以晚自习随时辅导学生,批阅作业,让教育回归到常态。
课后服务的“减忧”与“增效”
在开展课后服务前,学校召开家长代表会议,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并引导家长理解时局,相信学校,理性面对减负,减缓焦虑情绪。还要求家长注重言传身教,培养好家风,传承好家训。让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勤奋学习,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
召开家长会。
其中,初中部以自愿为前提,星期五下午向全年级学生开放课后服务。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后服务的内容、时长,学生采用走班方式来上课。年级组统一部署课程、统筹教学安排、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积极想办法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前,课后服务已有序开展数周,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有效减少了学生进行校外学科培训的几率。
小学部为妥善解决部分走读家庭学生放学后无人照管的问题,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实现寄宿走读一体化管理,开展了放学后延时服务,坚持学生参与自愿原则。开设的课程有课后辅导、合唱团、篮球训练、足球训练、乒乓球训练、围棋、手工活动、数学思维训练队、语文学科素养提升班等,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家长反响良好。
小学部课后服务。
课外活动的“减压”与“增能”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开展了多种艺体活动,比如常规跑操、运动会、篮球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辩论赛、班级自创舞蹈比赛、美术作品展等。培育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绝不挤占体育课、大课间、晨练等时间,保证学生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
运动会。
篮球赛。
辩论赛。
学生志愿者。
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在社团课中开展劳动课,包括烘焙、木工课程等;学校的校园环境由学生承担公共区域的保洁任务;学校划拨专门区域给学生作为“蔬菜基地”;初一年级承包了学校教学楼下的绿植种植;每一年开展与劳动相关的研学课程,包括在基地完成基础的农业种植研学活动。
家校共育的“减壑”与“增值”
学校学生的家长中不乏各行各业的精英,因此,他们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加入课后服务团队,有的家长利用自己的学科特长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小讲座。他们有的为孩子们带来了现代化科技资源,有的作为课后服务监督的力量,为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把关。所有家长每个月都会填写关于课后服务的“意见表”,学校根据填写情况来进行修正改进,从而真正实现家长认同、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管理的全员育人模式。
家长讲课。
据悉,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以“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为办学理念,“双减”政策之下,学校遵循办学理念,提出了双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通过作业减量提质和课后激活赋能两个维度,实现“学生受益,家长满意,学校全面提升”的目标。双减不是简单化的“减“,而是提质“增“效,对于时代的新要求,学校表示将做出富有青一特色的答卷。
责编:彭伍妹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