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声在线通讯员 鲁柠
近年来,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依托湖南省跨境电商“楚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平台,秉持“产业引领、校企协同、实践赋能、就业优先”的理念,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优化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跨境电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绝大部分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搭平台,产教融合集聚育人就业资源
学院发挥地处长沙经开区和湖南自贸区双区叠加的地理优势,推动建设长沙自贸临空区智慧物流与跨境电商产教联合体,深化政校企园多方合作,推动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聚合育人资源、就业资源。
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共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产业学院,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专业学习与就业创业的精准、无缝对接。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建eWTP数字贸易产业学院,与深圳华南电商城共建华南电商产业学院,与湖南顺丰速运共建顺丰产业学院、智慧物流客服实训中心,引入企业的教学标准、实训资源、就业资源,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建师资团队、共促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就业新生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机衔接。
重实践,工学结合增强行业就业能力
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坚持在产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依托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提升跨境电商人才的动手实操能力、就业创业能力。eWTP数字贸易产业学院的企业导师驻校授课,学生直接参与跨境直播、真实店铺运营、数字营销等实战项目,学生在全球数字贸易平台上的运营能力和商业洞察力得到有效提升。
华南电商产业学院聚焦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着重培养新兴市场实战人才,学生在学校老师带领下进入企业开展6—10个月的轮岗实训,直接参与项目全流程操作实战,参与市场调研、产品上架、订单处理、客户服务等真实跨境业务运作,系统掌握真实选品策略、国际物流、独立站建设、海外社交媒体运营等专业核心技能和跨境电商行业就业能力。
顺丰产业学院开办多期订单班,依托顺丰全球供应链网络资源,以产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以岗位能力确定学业标准、以业务流程确定课程内容、以实际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聚焦培养智慧物流复合人才,阶梯式培养“铜牌客服”“钻石客服”和“储备主管”“项目经理”,学生实操参与国际物流方案设计、关务处理、供应链优化等环节,全面掌握电商和物流行业领域就业岗位技能。
抓质量,校企合作推动实现满意就业
为更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助力学生对口就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跨境品牌经理人”课程体系,涵盖3门基础课、5门核心课和2门项目实战课,总计384学时,全面覆盖品牌出海全链路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过程中系统掌握品牌出海的全链路知识与技能,毕业生深受行业企业欢迎和好评。
学院积极鼓励学生立足专业开展实战创业,成功孵化包括“湘非双循环新业态-农机助非现代化独立站项目”“深瞳非洲·AI赋能湘韵出海”“探路滞销产品赋力西非智能生活”在内的多个跨境电商项目,推动湖南产品远销非洲尼日利亚、多哥、科特迪瓦、加纳等地。其中,“湘非双循环新业态-农机助非现代化独立站项目”在中非经贸博览会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近三年来,学校跨境电商专业群毕业生每年达2000人,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留湘就业率超过70%,学生就业满意度持续达90%以上。通过“订单班”培养机制,学院近三年累计向华南电商产业园、湖南顺丰等企业输送400余名毕业生。每年有100至150名学生到华南电商产业园岗位实习,直接留任就业率超过80%。
顺丰产业学院学员2023级学生张米在顺丰众多新老员工中脱颖而出,其7月员工积分位列华西区域前三。这位刚从首届校企合作顺丰班结业的“00后”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出色表现,取得了职业起跑线上的亮眼成绩。
通过系统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育人机制,学院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国际合作、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师资共建、完善实训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为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助力更多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注:本文为湖南省大学生就创业基金会规划课题“以产教融合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对策研究”(JJH202401)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谢 振 华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宇
三审: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