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综合>正文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如何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2023-08-11 15:3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爱民] [责编:彭伍妹]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如何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随着经济文化多元化的进步与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急需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们来承载传承与弘扬的重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沉淀,是千年智慧的结晶,是强国发展中国梦的魂与根,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但近年来,随着网络亚文化的流行与冲击,在部分人的心中传统文化有被逐渐冲淡和遗忘的趋向。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我们的大学生应该站出来,为守护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力量。

      青年大学生应守文化之根 传文化之魂

      青年大学生作为推行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接续者,首先应该认同和肯定传统文化价值,深入学习传统文化蕴含的内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不仅是对外部形式的模仿,更是对其背后思想、价值观的理解与传递。通过深入阅读经典著作,参与相关学术研究和讨论,青年大学生应以创新的思维挖掘并逐步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其历史渊源,还要理解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内在涵义。

      深入学习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青年大学生成为传承者的基本要素。这需要他们抛开表面的形式,深入挖掘背后的精神内核。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感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通过阅读古代经典文献,如《论语》《道德经》《红楼梦》等,青年大学生可以体悟到古人的思想和智慧,从而更好地汲取和理解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刻内涵。

      同时,参与相关学术研究和讨论,站在更高的视角,可以让青年大学生更有机会对新时代文化产生感知,并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核心议题。通过与学者、教授交流,他们可以从专业角度获取更为深入的解读,了解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与传承。这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文化的价值所在,同时也能够为传承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持。

      青年大学生应基文化之自信 扬文化之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青年大学生们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元素,充分认知现代化文化发展建设的客观规律。例如,他们可以参与中国书法、国画、古典音乐等传统艺术的学习和创作,同时探索如何在这些传统形式中注入现代元素,使之更贴近年轻一代的审美。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文化节等活动,将传统艺术形式推向更广泛的舞台,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青年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社会生活中。例如:为老年人讲解传统节日、组织传统手工艺品工作坊,推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新场景,实现传统文化的新解读,讲述传统文化融入其日常生活的切实体现。此外,通过与国际项目的交流,分享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其他国家的青年进行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多元融合,扩大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

      青年大学生应以青年之担当 助推文化创新辉煌

      在数字化时代,青年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创新传播方式,以更富创意性和吸引力的形式传达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数字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新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制作微视频、短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成为青年大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有力工具。微视频和短篇动画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可以将古老的故事、传统的技艺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亲近感,还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共鸣。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视频分享网站等渠道,这些作品可以迅速传播,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实现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

      除了数字媒体,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青年大学生可以将传统元素融入到设计时尚产品、文化衍生品之中。这样的创作不仅能够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尚生命,还能够满足当代年轻人对独特、有品味的产品的需求。通过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符号印记的服装、饰品、家居用品设计等,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仅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为青年提供了更加亲近和体验的途径。

      总结

      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他们通过深入学习、创新弘扬、社会参与和国际交流等多方面的努力,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注入现代社会文化的脉络中,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只有在新旧交融的努力中,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让我们共同期待,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们能够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征程中书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

      (作者/陈晶晶 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责编:彭伍妹

    一审:龙晓龙

    二审:刘乐

    三审:蒋玉青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