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制定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来源:湘潭日报] [责编:黄爱民]

湘潭市制定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让劳动教育“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

日前,湘潭市委、市政府印发《湘潭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全覆盖,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和湘潭特点的劳动教育体系。连日来,我们就此进行采访,解读《实施方案》亮点。

微信图片_20220720091826.jpg
7月11日,昭山和平小学的学生们下田割稻,体验农耕教育的快乐。(田娅卓 摄)

“劳动课”成必修课

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技能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实施方案》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技能、积极的劳动精神、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实施方案》明确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中小学校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不少于16学时。同时,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科学设置劳动教育的内容、任务。其中,小学低年级注重劳动意识启蒙教育,以日常生活自理、班级集体劳动、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卫生、劳动习惯养成,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初中注重增加劳动知识与技能,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其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普通高中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并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程,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围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开设必修课。

课内外联动构筑劳育体系

《实施方案》指出,劳动教育途径要注重课内外结合,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同时,还要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今年刚放暑假,岳塘区育才学校教育集团清水校区的学生和家长志愿者走上街头,通过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小广告、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等,助力文明城市建设。

在湘潭江声实验学校,学生们头戴厨师帽、腰系围裙,学起了炒菜做饭。在食堂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们亲自动手切菜、配菜、炒菜、装盘。该校开设的种菜、烹饪、刺绣等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获得基本劳动技能的同时,感知劳动乐趣,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前段时间,湘潭理工学院潭州书院举行了“开心农场”耕种启动仪式,并对去年在“开心农场”劳动教育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以鼓励大家深入开展劳动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如何检测评价?《实施方案》提出,要建立检测评价制度,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学生各阶段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并加强劳动素养监测。

劳动教育需要凝聚多方合力

近期,岳塘区湘钢三校教育集团的孩子们走进湘钢轧钢车间,感受劳动者的辛勤工作,让同学们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

湘钢三校教育集团把课堂开设到校园外,与家校共同体建立后的家长们分不开。校长周建介绍,家校共同体构建至今已近3年,家长们对学校的办学思路给出了很好的建言:学校办学,不是圈起来就了事的,眼光可以高远一点,思路可以活跃一点。孩子们适当走出校园,可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

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全市中小学生接受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场地。在这里,学生可以在手工技艺体验、烘焙等生存生活劳动教育课程中,培养健康生活的能力;在农业体验、园艺技术、藤编、雕刻、机械制作、陶艺、3D打印、趣味科学等生产性劳动教育课程中,培养动手创造的能力;在餐厅帮厨、工具清洗整理、场馆清扫、校园保洁美化等服务性劳动教育课程中,培养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实践基地还整合湘潭本土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农村、走进工厂,体验劳动生产的过程,将研学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劳动教育动态化、科学化。

要协调引导企业、工厂、农场开放实践场所,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等作为学农基地,城镇地区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场所;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寒暑假期间要布置参加社会劳动实践活动的假期作业;家长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言传身教,鼓励孩子主动担当、积极参与、自己动手……对于如何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实施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作出部署。

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要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工匠人才、生产技术能手、非遗传承人和有一技之长的学校优秀教职工、家长的作用,补充劳动教育师资。

“我们将根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指导各地各校结合自身实际把开设劳动课、建立劳动清单等要求落实到位,让劳动教育‘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预计,2至5年后,我市将建设2至3个省级劳动教育实验区、20至30个市级及以上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40至50个市级及以上劳动教育实验学校,构建完善的学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家庭劳动教育指导体系、校外劳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重视、共同参与、多方联动的劳动教育新格局,让学生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编辑推荐
返回首页 电脑版 | 触屏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