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0月16日讯(通讯员 毛婵 周永新)近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举办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会和少数民族学生赴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研学活动。学校党委书记龚声武,副校长周永新、刘玉方,新疆驻湘工作组教育协调小组组长热孜婉,学校宣传统战部、学生工作部、招生就业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和二级学院参与了此次活动。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共有在校学生1373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562人,包含24个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11.37%。该校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理想信念、人生态度、职业技能的教育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价值观和择业就业观,以生涯教育助推学生学业发展,实现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学校始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给少数民族学生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关爱,用“暖心”为底色,携手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发展。
用心关爱,思想引领有举措
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牵头,找准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契合点”,探索建立多渠道、暖人心、重实效的育人工作模式。通过辅导员谈心谈话、领导干部下寝走访、学生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情况、在校期间生活适应情况、与同学的交流交往情况等。对部分经济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相关资助政策以及学校的“阳光助困”等助学资源,确保他们在校学习后顾无忧。
对于存在一定心理困扰的少数民族学生,二级学院以个别心理咨询为重点,严格落实学生心理帮扶“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名学生、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将守护学生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学业帮扶、经济帮扶、就业帮扶等实际举措深度融合,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体,完善经济助困、心理助心、职业助成育人体系。学校还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课、国家重大庆祝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座谈交流会等平台,用心引导陪伴学生,让学生物质上有依靠、精神上有依托,为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高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夯实基础。
用情陪伴,学业帮扶有办法
为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生涯和学业教育工作保障,学校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机制与方法,设立少数民族管理服务小组,并专门配备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
在新生入校后,通过学生心理和学习普查发现,约有六成以上的少数民族学生因自身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有较强烈的焦虑情绪。2023年的调查发现,因数学课带来的挫败感,有12.8%的学生一度有放弃学业的想法。为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学业困难,学校安排教务处牵头,协同二级学院开展学业指导帮扶,定期开展课程团体辅导,特别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个性特点开展“生生携手”“师生携手”“家校携手”等一系列学业帮扶活动。以学业帮扶为切入点,构建以学业帮思想、以学业树榜样、以学业促心理、以学业助生活、以学业推就业、以学业明生涯的“六帮”工作体系。从2022年到2024年,少数民族学生平均学科成绩由62.6分提高到79.5分,获得学校奖学金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比由1%增加到5%,毕业生学业完成率从86.2%提高到100%。
用力赋能,生涯育人有成效
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建立学生“职业成长档案”,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根据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就业能力提升需求,建立“大一明目标、大二练素养、大三重实践”的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指导体系,每年开展就业指导活动10余场,为少数民族学生精准推送就业信息1500余条。
学校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研室、就业创业名师工作室、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等平台,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开展生涯教育。在大一年级,从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人特质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帮助他们了解自身职业倾向,树立就业目标。在大二年级,依托专业群、生涯教育精品服务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全员参与和体验创新创业,培养职业能力。到大三年级,则根据学生实习实践成果,针对就业所需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能力,提供“一对一”的简历制作辅导和“一对一”“多对一”的面试实战训练,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在岗位拓展方面,依托校院两级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环岛上,开启多部门、多形式、多渠道、多人员、多方面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模式,跟踪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状况,建立长效联络和互动机制,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保长远。
感人心者,莫不先乎情。在生涯教育中融入尊重、责任和爱的理念,走进学生、倾听学生、读懂学生、引领学生,是立德树人的着力点,也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突破点。从源头上解决实际困难,在过程中加强陪伴引导,以生涯教育赋能,以“暖心”铺好底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少数民族学生开创美好的人生,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久久为功,争取更好的成绩。
(一审:罗江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