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综合>正文

优化导入环节 提升思维品质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例谈

2024-10-07 11:21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黄爱民]

  摘要:

  正如文章有“凤头”才足够精彩,导入环节往往对课堂的成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优化导入环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依据以往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行之有效的导入方式,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入;思维品质;教学案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这段话正可以用来说明导入环节在课堂中的重要功能——那就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优化语文课堂导入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有着关键作用。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现实[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三五”规划课题“提高初中生阅读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的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6C123)成果之一。]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语文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就能学好的学科,而是充满逻辑之美与思维之美,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要达到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作为教师,必须思考如何优化课堂环节,从而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导入环节便首当其冲。正如文章有“凤头”才足够精彩,导入环节往往对课堂的成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能否在“开场五分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若课堂导入与后续环节课堂是有机关联,浑然一体的状态,那么学生的思维逻辑链条便也是一以贯之、主线清晰的,否则,便可能让思维支离破碎,接受知识的节奏也变得混乱,不利于走向深度思考。

  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角度是十分丰富的,以一篇课文所包含的要素来进行解构,大致有以下五个思考方向:标题、作者、内容、主题、背景。而从具体操作方式来看,比较常见的导入方式有图片视频导入、故事导入、诗词导入、提问导入、猜谜导入等。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首先应选准导入的角度,再选择具体的操作方式,思路便清晰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笔者依据以往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一:从标题的角度进行提问导入

  在新授《离骚》一课时,我的导入设计如下:多媒体投屏显示“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句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诗歌,并向学生提问:“诗中的“风骚”指什么?”学生能调动知识储备进行回答:“‘风’指《诗经·国风》,‘骚’指《离骚》。”由此便自然导入本课的学习。这种导入方式简洁明了,省时省力,能够迅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聚焦于话题中心。

  案例二:从作者的角度进行猜谜导入

  在新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一组谜题,来引出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幼年是神童,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少年是才子,十七岁乡试中举;青年是国士,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维新派代表人物;中年是政界翘楚、学界灵魂,曾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晚年是饮冰室主人,其巨著《饮冰室合集》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材料。”在具体操作时,我利用多媒体依次出示梁启超先生的各个人生阶段的有关信息点,不断缩小学生猜谜范围,最后精准定位,让学生能顺利猜出。猜谜导入能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案例三:从内容角度进行故事导入

  在新授《兰亭集序》一课时,我的导入环节如下:播放背景音乐《云水禅心》,在音乐的烘托渲染之中,口述兰亭雅集的美好场景和宴会上的一些饶有趣味的小故事,由此创设出一种典雅的情境,使学生“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这样导入便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出美的意境,有助于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目标,而且通过整体感知,能降低学生对晦涩文本理解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后续的学习。

  案例四:从主题角度进行诗词导入

  在新授《乡愁》一课时,可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所学诗词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来进行课堂导入,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并且引发思考:古往今来,那么多迁客骚人都在书写乡愁,余光中笔下的乡愁形态又有怎样的特殊性呢?这样的导入方式既可以使学生把握本课的学习重点“乡愁”,又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调动知识储备顺利回答问题还可以带来学习成就感。

  案例五:从背景角度进行图片视频导入

  在新授《过秦论》一课时,我采用了图片视频相结合的导入方式。首先播放《大秦帝国之崛起》的混剪视频,其中交代了秦国历代君王开疆拓土的艰辛历程,让学生看完视频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出示“秦国国土变迁图”来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印象,即秦国基业的创建十分不易,六代君王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令人震撼。但这个被秦始皇寄予“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传奇王朝却在短短十四年后顷刻覆灭,令人惋惜,其中的原因也引人深思,由此引出贾谊的《过秦论》,了解这位东汉政论家对此问题的看法。通过图片视频来交代作品的创作背景,生动而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强烈的心灵共振,从而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达到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的效果。

  案例六:头脑风暴式提问导入

  在“学会多角度立意”这一堂作文课的导入环节,我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1+1=?”学生首先会给出最常见的答案:1+1=2;接着进一步追问,引导他们得出更多打破常规思维的结论,如:“一把锯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一支笔+一张纸=一首诗”“一个李白+一斗酒=诗百篇”……通过这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头脑风暴,从而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也奠定了本课学习的基调,即面对一个作文题,要“拆掉思维里的墙”,打开思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再从中选择最佳立意。这种头脑风暴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提升思维的广阔性和敏捷性。

  以上六个案例仅仅是笔者从有限的教学经验中提炼总结而来,其实只要掌握“先选择导入角度,再与具体导入方法进行有机结合”这个关键思路即可,具体“搭配”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不胜枚举,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想象力,发挥创造力。

  导入环节虽然在时间上只占据短短的课前五分钟,但它绝不是课堂的次要组成部分,而是需要教师精雕细琢的“凤头”。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提升自己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能力呢?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不可忽视:

  一方面,需要仔细研读新课标和相应的教育教学专著,丰富理论知识储备,从宏观上“瞄准方向”。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确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关键能力,以理论指导实践,构想适合学科和学段的课堂导入方法,绝不能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建“空中楼阁”。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文本解读能力,力求真正读懂教材,从微观上“精准发力”。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明确了“教什么”,才能为“怎么教”提供正确的方向。教师对文本解读足够深入透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时便会灵感迸发,知道如何引导学生才能使学习效果最大化,这就是所谓的融通“本手”,终成“妙手”。

  结语:

  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质量仅仅依靠个体发力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整个领域所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纲举而目自张”,作为业界标杆的资深专家,应切实加强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从繁杂的信息流中进行筛选、提炼,总结出可行的方法论,为广大教师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萤火不自欺,草间光煜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也树立一种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积极开发新型的导入内容和方法,优化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前期铺垫,达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效果。

  (作者/赵梦霞 湘钢一中 )

(一审:龙晓龙 二审:余画 三审:石伟)

教育维权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