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南方第三小学,作为株洲航空城的核心学校,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成功实施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通过构建系统的航空科学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实践活动,以及深化校企合作,学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地方航空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后备人才。南方第三小学的航空科普教育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典范,展现了学校在科普教育领域的卓越成效和深远影响。
一、实施背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航空科学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分支,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第三小学位于株洲航空城核心地带,肩负着为航空产业培养后备人才的重任。然而,学校发现学生在航空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存在明显短板,对航空科学的兴趣和认识亟待提高。为此,学校积极响应“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号召,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了一系列航空科普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科普教育激发学生对航空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为地方乃至国家的航空事业发展储备人才。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南方第三小学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发起的“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并获得了该计划的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金支持。计划为学校提供了专项资金,用于购置航空科普教育设备和材料,普及航空科普知识,推广航空科普活动。二是资源对接。通过计划的桥梁作用,学校与多家航空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参观学习和实习的机会。三是师资培训。计划组织了多次航空科学教育师资培训班,邀请航空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教师授课,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四是项目指导。计划为学校提供了项目申报、实施和评估的全过程指导,确保航空科普教育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在“计划”的支持下,南方第三小学有效解决了航空科普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高质量的科学教育资源,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航空科普教育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实施学科渗透,全学科涵盖科学教育。实验校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与其他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应用,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出台,多学科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大趋势。学校将科学教育融合在各学科教学中,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通过把握多学科融合特点、控制融合点难度与数量、优化多学科融合教学过程等方法,促进小学科学教育与语文、道德与法治、体育等学科的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化航空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优化顶层设计,构建科学课程体系。课程教材是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关键载体。实验校制订了《蓝之梦·飞无垠航空科学校本教材课程标准》,重新制订教材编写大纲,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编写工作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传承地域航空文化与中国航空精神;二是落实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三是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四是进一步体现学校的航空科学办学传统与优势,充分利用好校内外航空科学教育资源;五是根据科学性、校本性、实用性、时代性和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
突出协同育人,提升科学教育实效。一是充分整合校外教育资源。实验校聘请了科学副校长,充分利用株洲航空城航空企事业单位科学教育资源,结对了3个校外科学实践基地,使科学教育由校内向校外进行有效延伸,促进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二是实施家庭科学教育,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聚合科普志愿者、科学教师开展“百名专家进千家”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开设家庭科普公开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科普活动,提升家长科普意识和学生科学素养。
丰富活动形式,深化科学教育成果。一是将每年的十一月定为航空科学月。组织学生访谈一位老航空人,感悟航空人的初心使命;阅读一本航空书籍,了解祖国航空的发展历程;学做一件模型,感受细致严谨的航空人风格;参加一项比赛,体验航空运动带来的快乐;绘制一幅科学幻想画,畅想未来航空的神通广大。引导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航空企业展览馆、陈列中心、生产流水线、试飞机场,开展校外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置身航空科技场地,感受航空科学魅力,激发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三是理性选择科学类竞赛活动。学校通过开展航空模型教育竞赛,引导学生量力参加教育部“白名单”竞赛,近年来有620余人次在全国、省级竞赛中获奖。
三、实施成效
学校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坚实支撑下,通过航空科普教育基地的精心策划与运作,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精心雕琢航空科普课程,孕育明日航空英才之心。学校杰夫航模名师工作室开发了一系列精品航空科普课程,还特别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确保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航空知识。通过对讲解员和辅导员的系统培训,提升了他们在科普教育中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同时,《蓝之梦,飞无垠》这一地方性课程的完善与微课的制作,使得航空科普教育更加生动形象,易于学生吸收和理解。
(南方第三小学自编《蓝之梦,飞无垠》地方性教材。)
全面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筑起科普教育卓越之巅。科普教育基地在教育部门和科协组织的支持下,积极招募中小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科普讲解、导览等活动中,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中国航空日等重要节庆日,开展了一系列学生专场的航空科普活动,不仅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航空科技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航空事业的向往。
(南方第三小学学生全员参与航空科普教育活动。)
广泛开展科普系列活动,点燃少年航空梦想之火。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一是于4月18日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胡健民教授为师生带来“跟我去南极”为主题的科普讲座。二是结合“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4月26日通过同步课堂邀请了我国长征四号乙/丙运载火箭第二任总指挥翁伟樑教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以“漫漫‘长征’路,筑梦在太空”为主题的精彩科普讲座。三是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未来飞行"为主题的航空科学绘画比赛。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描绘出未来的航空之路,展出未来在人们协同合作,活动共收到作品120多幅。
(南方第三小学科普志愿者为学生讲解“探月工程”。)
大力强化科普师资队伍,夯实航空科普教育之根。在“杰夫航模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学校采取人才引进与内部挖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一支既有特色又有特长的骨干教师辅导员队伍。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如航空科普教师基础技能培训、航空航天初级教练员培训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确保了科普教育活动的高质量实施。
充分发挥科普基地辐射,缔造地区科普教育之境。航空科普基地的软硬件设施不仅服务于本校学生,更向区内、外广大中小学开放,成为了一个集科普教育、创新实践、科学普及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通过“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航空科普知识和航天精神,促进了区域科普教育的均衡发展。
(南方第三小学杰夫名师工作室组织科普志愿者制作“南湖红船”模型。)
(南方第三小学多次承办全市、全区中小学生创新与实践大赛。)
通过这些具体而扎实的举措,学校不仅在航空科普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航空科普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结语
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坚实支撑下,南方第三小学不仅在航空科普教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学校的实践经验,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科普教育的前行之路,为全国中小学科普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展望未来,南方第三小学将继续扬帆远航,以科学教育为舵,以创新实践为帆,引领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为培养更多胸怀蓝天、志在星辰的航空科技人才而不懈努力。
(作者/刘杰夫 株洲市芦淞区南方第三小学)
(一审:龙晓龙 二审:刘乐 三审: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