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创新构建“教-学-研-赛-创-用”互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
“教-学-研-赛-创-用”互融培养体系通过将教学、学习、研究、比赛、创新和实践应用相互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持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教”和“学”是基础。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只注重简单传授知识,学生则可能缺乏实践的机会。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采取教学和实践结合,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翻转课堂、PBL法、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则积极在教学内容上融入新技术,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培养他们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他们的工程测量课,将课堂延展到校园,让学生实际测量校园的每一处道路和建筑,把熟悉的生活场景变成了专业的测量数据,促使学生把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能“用”得上、“看”得见的实际技能。精心设计和组织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研”和“创”是关键。通过研究,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拓宽视野,增强学术素养。工程造价专业教师自身在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时,会邀约学生共同参与,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素材,促进“教”、“学”的改进和创新。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团队近年来在省自科项目、省社科项目、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上多次获得支持。“创”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团队利用湖南省2021年度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这个平台指导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各级各类奖项10余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得到了增强。
“赛”和“用”是重点。竞赛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促进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工程造价专业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们积极组队参加,相互学习和配合,在不同的舞台参与竞争,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近年来工程造价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上取得优异成绩,获国家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10项,省级三等奖20余项。
“用”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工程造价专业教师队伍以“双师双能型”为主,既有课堂教学经验,又有一线企业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突出实践应用,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企业,带领学生学习了解产业发展前沿,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职业发展定位。要求学生课程设计以实际项目为主,毕业设计选题也必须来自一线生产项目,努力打造专业“应用型”特色,擦亮“应用型”名片。
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生扎根在湖南省建工集团、中建五局等大型国有企业一线,为湖南省基础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这种教育模式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教育创新与发展,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比赛和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通过创新实践项目,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研-赛-创-用”互融培养体系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在未来的日子里,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将继续积极推动这种模式的实施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具有实用性的教育环境,发挥教育优势,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 / 田卫明 湖南信息学院 )
(一审:田镇圆 二审:刘乐 三审: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