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2月14日讯(通讯员
阳湘慧)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安仁县排山芙蓉学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坚持以“高标准建设,高规格管理,高素质成才”为办学理念,着力打造好校长、好老师、好学生、好家长、好管理、好质量、好形象的“七好”学校和吃饭好、睡觉好、心情好、运动好、审美好、品行好、成绩好的“七好”学生,不断从环境建设、知识学习、健康成长、品德培育等方面推进全方位育人,进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好校长,为“七好”领航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校长充分发挥领航者的作用,全面负责与指导学校一切工作的开展。在工作模式上,学校建立了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逐步探索新形势下的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等议事决策制度。在日常具体工作中,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引领推动教育教学,围绕教学提升,设立党员示范岗,签订党员一对一学习困难生承诺书,以党员骨干教师领衔,成立“名师工作坊”,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致力于高效课堂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
好老师,为“七好”奉献
只有辛勤耕耘,才有春华秋实。在整体的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各个管理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设定具体的教育计划,设置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让广大教师有序参与教育教学。在教师队伍中,学校倡导合作共进、帮扶提升的师资力量建设理念,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展开师徒结对工作,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主体责任意识,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理念,不断探索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方法,着力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享受丰富的教育资源,融入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随着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学区中始终名列前茅。
为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拼搏意识、奋斗意识,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选。结合各级各类教学比武和指导学生获奖的成绩,将教研成果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加大教师个人教育成果奖励,每年评先评优、晋职晋升向党员示范岗成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倾斜。
好家长,为“七好”助力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新时代一项重要的教育模式。学校充分认识到家长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辅助作用,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影响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落实家校合作制度,做到“学校的事情家长倾听”“学生的成长家长参与”。为了方便与家长的沟通,学校一方面利用线上渠道,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引导教师设置家长群,向家长分享每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和动态,增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利用线下渠道,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和学校管理部门及教师具体探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方法。
与此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定期开展家访活动。在家访过程中,教师从家庭经济环境、亲子关系、家风家教传统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家长做出指导,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在这一模式的实施中,广大家长充分提高了家庭教育能力,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有机的补充和有力的支撑。
好学生,为“七好”添彩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的优秀人才是新时代的重要教育方向。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大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积极创造,勇于实践,培养健全人格,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在德育工作中,学校首先以红色文化的传承为基石,定期举行演讲比赛、国旗下讲话、红色思政课、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的德育活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回顾红色历程,继承与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涵养家国情怀,增强信念意识、强化追求理想的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我国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在这一背景下,学校积极开展数学、物理、阅读等学科竞赛活动,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做好前期准备。学校指定相关学科教师担任指导员,引导广大学生组建科创团队、设置科创计划,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挑战,取得丰富的科创成果。
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和表达美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的美好,感受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奉献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学校十分重视美育教育的实施,以音乐和美术这两大学科为切入点,深入实施合唱教育和美术教育。在合唱活动中,学校组建了校级合唱团和25个班级合唱团,形成了“人人开口唱、班班有歌声、学校有特色”的良好合唱氛围;感受传统剪纸艺术活动,依托剪纸艺术学生实践工作坊,引导学生了解安仁剪纸艺术,结合安仁非物质文化遗产“赶春分”,传承和发扬本土民间文化,让心灵在美术创造中得到升华。
健康的体魄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学校深刻秉持“以体育人”“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阳光下奔跑,在阳光下成长。在大课间,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在室外参与运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长跑、跳高、跳远、足球、篮球等类型多样的运动团队,培养运动技能,参加运动竞赛,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除此之外,学校还实施睡眠教育、饮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终身健康意识。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培养具有良好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秉持“独立自强”“勇于实践”的劳动教育理念,依托校园内和周边的自然与生活环境,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劳动能力,学会独立生活。在农业劳动中,学校组织学生深入稻田公园,学农耕、除稗草、割油菜,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形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勤俭节约意识。在研学活动中,学校组织学生识百草、摘脐橙,为果树过冬养护等,感受劳动美,领悟神农文化魅力。在劳动文化的传承方面,学校积极挖掘当地的红色劳动教育资源,组织学生爬熊峰山,参观红军抗战遗址;走进轿顶屋、天际故居。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重温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历程,进一步认识劳动的意义,将劳动精神融入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深刻的成长。
好成果,为“七好”鼓舞
学校不断坚持“七好”学校、“七好”学生的办学宗旨,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果。学校抓住各种契机,引领广大师生参与各种竞赛,展现自己的知识与风采。从2022年至2024年,学校先后多次取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荣誉。其中,2022年,学校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中获得国家级银奖;2023年,在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中获得国家级团体三等奖。
春华秋实,耕耘不辍。这些辉煌的办学成果得益于“办七好学校”“育七好学生”办学宗旨的指引,得益于学校管理部门的科学指导,广大教师的协同努力,广大家长的全力支持,广大学生的积极拼搏。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进一步以“七好”为宗旨,从党建融合、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模式创新、德育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不断创造、不断奋发。
(一审:罗江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