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教育同心 城乡共行
华声在线4月22日讯(通讯员:欧帅芸)为充分发挥郴州市北湖区小学优秀教师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综合素质,2025年4月18日,郴州市第三完全小学到郴州市华塘中心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一、名师送课:示范引领 点亮课堂智慧
三完小教师团队一共带来了六节精品示范课,以创新设计激活学生思维,用专业素养诠释教育温度。
语文课堂:
李飞霞老师示范执教《古诗词三首》。李老师采用分层朗读训练构建诗意课堂,先初读扫清字词障碍,再精读体悟诗情,让古诗教学层次分明。同时,李老师创设民主开放的交流环境,把传统古诗课堂转变为思维碰撞的活力课堂,很好地实现了“教”与“学”的深度共振。
杨健老师示范执教《古对今》。整堂课结构严谨、目标清晰,将“听说读写”四大核心素养巧妙融入互动环节。杨老师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启发性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活力,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主人。他还善于把抽象文字转化为具体感知体验,为课文注入鲜活生命力。
曹艳芹老师示范执教《太空生活趣事多》。课堂上,曹老师精准把握课标要求,将语言训练、科学启蒙与家国情怀有机结合,构建“一文多育”的教学闭环。课堂以“趣”字贯穿,推动学生完成“提取信息—重组语言—生动讲述”的思维进阶,以航天短片收尾点睛,当中国空间站画面浮现,学生眼底不仅有求知的光亮,更有传承的航天梦。
数学课堂:
朱宇老师示范执教《年月日》。在教学中,朱老师构建了“问题链驱动”的认知阶梯。他以神秘数字“2025418”为思维锚点,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再借助地球公转动画,将抽象的天文概念具象化。通过研读教材,学生自主发现月份分布规律,朱宇老师创设“30 页日记本”情境引导分类实践,学生在整理数据中构建起大月、小月概念体系。
刘佳艳老师示范执教《小数的初步认识》。刘老师以“实心小圆点”精准锚定小数点核心特征,用阶梯式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位数规律,从一位小数延伸到多位数体系。并借助真实情境建立具象桥梁,在“分米化米”度量转换中完成分数与小数的思维嫁接,通过持续复现“平均分”概念强化数学本质,让抽象数理自然内化。
张慧老师示范执教《鸽巢问题》。张老师用扑克牌魔术创设悬念情境,将抽象的鸽巢原理具象为“花色之谜”,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遵循“具象猜想—半抽象建模——符号推导”三阶递进,用生活语言翻译数学逻辑,使抽屉原理在小组协作中自然呈现,实现数学思想从“顿悟”到“结构化”的质变。
二、青教赛磨课:精准指导 共促提升
在送教活动后,三完小教师团队对华塘中心学校唐艺航老师展开青教赛磨课指导。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呈现,三完小教师们倾囊相授,提出优化建议。唐艺航老师积极调整改进,课程设计更加完善,展现出青年教师的潜力与活力。
三、评课议课:思维碰撞 共研教学真谛
教者有所得,听者有所悟。课后,参与活动的老师们齐聚一堂,聚焦课堂实效,开展了精彩的评课议课活动。听课教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流自己观课的见解与收获。思维碰撞中,两校教师共同追寻教学真谛,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启迪智慧、共鸣情感、引领价值观。
四、前辈指引:高瞻远瞩 锚定未来方向
活动尾声,三位领导的发言为两校交流注入强心剂:
郴州市第三完全小学郭阳锋校长倡导“以学定教”。通过设计评估量表动态监测学生学习成效,构建以目标达成为核心的多维评课体系,并启动年度校际送教计划,以“每月一主题”轮动送教与联合教研促进资源共享。期望在北湖区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下,持续推动两校教育发展。
郴州市北湖区教师发展中心李素娥主任基于郭校长的观点,进一步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主体与核心素养,制定合理预设目标。针对语文教学,她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强化书写、把握教材、关注课标等,并表示教师要善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读的占比,注重朗读技巧的培养。
郴州市北湖区教师发展中心黄文娟主任阐述了区教师专业发展新图景:通过全域调研把脉、校际座谈问诊,重点推进城乡学校"1+1"结对帮扶机制建设,着力将北湖区华塘中心学校打造为“乡村校本研修示范校”。黄主任表示,希望两校可以深化战略合作,构建"示范校引领—帮扶校赋能—乡村校蝶变"的校本研修新生态,为农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结语·携手共进 点亮教育之路
此次送教共研活动为两校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良好平台,不仅增进了两校教师之间的深厚情谊,更为今后的城乡教育协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李慧
一审:罗江龙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