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4月21日讯(通讯员 谭芳)4月18日,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职业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与课程融通改革美育课程集体备课活动在江苏常州举行。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指导委员会美育专委会全体委员参加,来自26个省区市160多所职业院校美育专家共同到会。会上,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研室主任张景贤作典型交流发言。
在交流中,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湖湘红色文化涵育红色青春‘教演创’三维协同美育浸润模式探索”为题,介绍学校美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深化美育教育改革,建设好美育课程。学校建设了服务旅游管理专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音乐欣赏与实践》,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欣赏:歌声唱响一百年》《建筑艺术欣赏》等课程资源,做好美育课程供给,课程质量高,内容精准,服务专业。将美育实践教育纳入“第一课堂”,开设门类齐全的美育实践课的学生覆盖率达100%。
二是推进美育浸润专业,做好美专融合。学校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互融互通的第二课堂体系,拓展美育第二课堂艺术实践,针对学校三个专业集群的职业美育需求,形成了“融入职业情境、融入社会服务”的美育第二课堂“双融入”实施方式。针对自然资源专业集群实施红色“绘心”路径,让美育融入空间规划职业情境,打造耕地保护志愿服务团队,确保湖南耕地红线一分不少;针对工程建设专业集群实施红色“筑心”路径,让美育融入红色建筑数字化保护职业情境,打造“匠心专筑”志愿服务团队筑红色建筑美学数字档案;针对现代服务专业集群实施红色“传心”路径,让美育融入红色讲解员的职业岗位情境,打造“国歌嘹亮”志愿服务团队运用红色音乐传播革命故事,拓展实践演练增强聚合力,破解了美专融合的难题。
三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加强美育阵地建设,建设了开放性、综合性的美育工坊实训室,形成形式多样的“审美教育大课堂”。创作演出时代佳作,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创作出《为国而歌》《永远的骄杨》等一批主旋律作品;弘扬科学家精神,原创作品《禾下乘凉梦》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项目。原创《地质人的中国梦——中国英雄》《绿水青山地质情》《匠心筑梦》《风吹稻浪》等艺术作品,让蕴含职业精神、行业特色的艺术节目浸润学生心灵。
据悉,学校近5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艺术竞赛获全国奖项25项,省级奖项63项,艺术类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受到团中央等表彰7次,培养了“中国好导游”等20余人。这些艺术类竞赛不但激发了各专业学生的行动力,开发了有艺术特长学生的潜能,同时在原创作品中,讲好行业故事,增强职业认同,培育了“红色精神”的接班人。
责编:黄爱民
一审:罗江龙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