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0月18日讯(通讯员 王晚英 何绚)10月17日,在陈树湘故里长沙县福临镇,镇干部、村干部、思政课老师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上了一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一堂校地跨界、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对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课前,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带领旅游专业40多名学生走进陈树湘故居、树湘文化广场、驿站餐馆、猪栏咖啡屋以及田间地头等,调研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发展成效,调研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课堂设在稻田旁。课堂上,该校主讲教师宋晓娟引导同学们与福临镇副镇长张水湘、村干部喻敏开展了气氛热烈的讨论。张水湘与同学们进行亲切互动:“同学们,你们来过树湘故里吗?”“知道影珠山的抗战历史吗?”“想了解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之路吗?”“张镇长,树湘精神融入农文旅推动乡村振兴的成效怎样?”“张镇长,养猪那么赚钱,为什么不继续让村民养呢?”张镇长慷慨激昂的讲述了3个故事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一是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讲陈树湘‘断肠明志’的红色故事;二是推进养猪大镇的蝶变新生、讲绿色发展故事;三是成立福临盟农文旅开发有限公司,讲体制机制改革故事。透过这三个故事,同学们看到了福临镇党委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的坚强决心,镇党委通过“生猪退养”和“农文旅融合”等措施,将一个养猪重镇变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红色小镇”,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之路。更让同学们看到了乡村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价值,深刻认识到农村这一广阔天地是他们历练自我的重要平台,强化了同学们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担当意识。
喻敏分享了自己在乡村振兴中青春担当奉献的故事。她2006年从江西宜春嫁到福临镇,为了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碧水,主动带头限养生猪。在担任福临盟农文旅公司的副总经理期间,喻敏为了节约开支推动公司发展,义务为公司开观光车、做售货员、带团、讲解、接待等。虽然很累,但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能实现,老百姓口袋能鼓起来,她愿意付出、愿意奉献,她觉得这是年轻村干部该有的样子。她的故事激发了同学们扎根基层,返乡创业的希望和动力。
宋晓娟老师通过解析张水湘、喻敏的故事,详细为同学们讲授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以及“五个振兴”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
此次校地跨界的思政“金课”内容丰盈充实,形式多样,老师既是理论传授的讲述人,又当起了实践成果的学习者;乡镇干部既是政策落实的执行人,又当起了实践成果的宣讲者;学生既是理论学习的听课人,又是实践成果的见证者,真正让思政课程“跨界”“活”起来。
据了解,如此别具一格的“跨界”思政课是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探索地方资源深度融入思政“金课”的系列创新尝试之一。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文介绍,近年来该校以建设省级思政“金课”为抓手,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实施“一专业群一菜单”实践教学等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交融生辉,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责编:曾晓蓉
一审:龙晓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鲁红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