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 舒文
麓山教育共同体拓址河东的第一所成员校,开福区面积最大最美的学校之一,开福区区属公办学校中第一个拥有400米标准田径场、标准室内训练跑道、千人报告厅……建成开学不到两年的长沙市麓山高岭实验学校,连续创下多个“第一”。
“作为麓山教育共同体的核心成员,麓山高岭以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为校训,着力打造高品课程、高效课堂、高雅校园,培养自信、自理、自主、爱心、责任、合作的麓岭学子,激励学生争当拥有爱国情怀、怀揣理想的奋发少年,做豪迈的中国人。”校长余伟民表示,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让学生享有真正的品质教育,为每个孩子的幸福成长赋能。
这是开福区人民政府和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深度合作、联合打造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高雅校园
文化立校,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2021年9月1日,麓山高岭实验学校正式开学迎新。
这是开福区人民政府和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深度合作、联合打造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也是麓共体拓址河东的第一所成员校。学校位于谊信路与彭家巷路交会处东北角,属于开福区经济开发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是开福区公办学校中面积最大的学校之一,净用地面积约83亩,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办学规模为54个班(其中初中18个班、小学36个班),可提供2500多个优质学位。
走进学校大门,拾级而上,只听得书声琅琅;登高望远,不由得顿生豪情。
麓山楼、高岭楼、福岭楼、登岭楼、志岭楼、耀岭楼、立达楼、行健楼、追梦楼……一栋栋校园建筑设计精美、庄重大气,尤其是米色系的真石漆搭配砖红色的质感涂料,让每一栋建筑整体色调深浅有度,活泼明亮之余,平添了一份厚重肃穆之感。
可容纳千人的报告厅,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以及理化生实验室、录播室、音乐教室、舞蹈室、心理咨询室等各种功能室齐备;400米标准田径场、标准室内训练跑道,还有可举办各类赛事的室内篮球馆等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安全卫生的食堂,以及拥有近3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学校高起点办学,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以‘两型’理念着力打造生态校园、智慧校园、人文校园,各种硬件、软件设施配备齐全。”余伟民说。
走在这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处处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无不给人以舒爽的感觉。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灿烂的笑容。看到笔者,学生们彬彬有礼地问好。
笔者注意到,教学楼的每个楼梯口都贴着一张“楼梯间风险告知卡”,其中一个楼梯间还设立了“红领巾失物招领处”,整齐地摆放着孩子们不慎遗失的一些物品。“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注重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副校长唐汇云表示,学校通过“工作七步法”,即:长计划、短安排、有方案、立即做、重过程、有评价、有反馈,推进学校实现现代化管理。
麓山高岭实验学校由麓共体管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派出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和各科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通过输出品牌、输出理念、输出文化、输出师资,统一规划、统一培养、统一考评、统一管理,将麓山国际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机融入麓山高岭。余伟民从教30余年,2003年进入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先后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年级组长、教育处主任、教务主任等,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和管理经验。
“学校秉承麓山校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弘扬麓山校风、传承麓山文化。”他说,建校之初,麓山高岭就确定了“文化立校”的办学方向,以文化铸德立魂、引领发展,着力打造高雅校园。在深度传承麓山精神与理念基础上,不断拓展学校文化内涵,初步形成了麓山高岭的文化体系。学校将核心文化渗透至制度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等各方面,通过开展廉洁文化、文明创建、书香校园、劳动实践、艺术展示、研学旅行等活动,着力发挥文化的传承功能、创新功能、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近两年来,学校对课后服务不断优化,让孩子们拥有更多创造自我、激发自我的机会,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高品课程
五育并举,为学生多彩生活护航
“我喜欢美术,也喜欢打篮球、羽毛球。每天放学后,我都会留下来参加课后服务。”三年级的钰鑫小朋友开心地对笔者说,“学校真的太好玩了,我每天都想多一点时间呆在这里。”
“学校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设立了三大课程体系,其中国家基础型课程为学生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拓展丰富型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活动实践型课程为学生搭建能力提升的平台。”余伟民表示,学校尊重儿童天资与性情,既重视课堂教学又重视课外活动,科学规划三类课程,为学生设计了绚丽多彩的校园活动。
自建校以来,麓山高岭积极响应“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落实落细“双减”政策,根据每个学生的特质、特能、特才,提供适合的特色课程,开展有兴趣、有温度、有质量的课后服务,将“基础”“爱好”“拓展”“探究”有机结合,推动课程迭代升级。
篮球、羽毛球、书法、美术、飞盘、无人机、趣味编程、科创小达人……“60门选修课程,总有一款适合你。”余伟民说,近两年来,学校对课后服务不断优化,主要以学生课外兴趣爱好活动、体育特长活动等为主,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将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德育发展、学业成就、实践活动、身心健康有机融合,让孩子们拥有更多创造自我、激发自我的机会,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今年上学期,全校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高达99%,教师全员参与。
3月“学雷锋”主题活动、4月阅读主题活动、5月劳动主题活动、6月科创主题活动……“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打造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每个月都有一个主题活动,多元舞台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平台上发展兴趣、展现才华。”余伟民说,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五走进”活动,即走进社区、走进田野、走进基地、走进军营、走进工厂,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每个孩子健康、阳光、快乐地成长。
短短近两年,学校获得了湖南省中小学“绳采飞扬”跳绳云赛优秀团队奖,长沙市第九届四联漫画优秀组织奖,开福区“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大课间”特等奖、经典诵读写讲大赛优秀组织奖等多项奖励。
麓山高岭实验学校建校伊始,就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
真心育人,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
学生的学习效果好不好,主要在课堂;老师的教学效率高不高,也在于课堂。为此,麓山高岭实验学校建校伊始,就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眼里首先要有学生,要敬畏学生。一个教师,就应该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课,发自内心地享受跟孩子交往,上好每一节课。”在余伟民看来,拥有一支知敬畏、爱生活、善育人、会协作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才能够为孩子们打造一个高效课堂。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为助力麓山高岭快速发展,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派来了8名优秀教师,开福区也派来大量名优教师,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公费师范生。目前,学校拥有区级名师工作室2个、市级卓越教师5名。
“一所优秀的学校,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还能激发出教师最大的潜能,为教师追求卓越注入持续不断的动力。”余伟民说,无论是在教育教学上,还是在班级管理上,麓山高岭的老师们都在全身心付出,用一颗真心教书育人。
学校注重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致力于打造自身的课程理念、教研机制、评价标准、特色课程等,依托多途径研训,搭建多类型平台,实现团队进步和品质提升。近两年来,通过本部引领、专家指导、校本培训、青蓝工程、班主任沙龙等方式,麓山高岭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积极开拓、敬业奉献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武和赛课活动,获得了优异成绩:2022年,学校课堂教学在区级以上赛事中获奖26人次,其中尹希、张富民、黄巧云等老师在省级赛课中获一等奖,张春雪获“麓共体大讲堂”赛课特等奖;2023年,小学部、初中部在“开福区特色课程教师素养大赛”中双双荣获一等奖。目前,学校有2项省级规划课题、2项区级规划课题立项,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3篇。
在教育教学上,麓山高岭与麓山国际本部深度融合,实现管理制度、教学进度、教研培训、考试评价同步。特别是在教学上分别与麓山国际本部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资料、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考试、统一评价。
此外,学校积极与麓山国际、长郡双语等学校加强校际交流、开展联合教研,推进“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定期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交流,分享经验;推进教育改革,着力建设“智慧课堂”,广泛使用“希沃教学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支撑高效课堂;变革探索评价方式,学生学科成绩最终评定结果=面测表达+笔测基础+特长拓展探索+集团综合检测+平时表现,邀请家长参与其中,评价模式受到各方好评。
“我们的愿景是:学生向往,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社会称赞。”谈及未来,余伟民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充分吸纳名校先进办学理念,倾力打造‘开幸福之境,领三高之道’教育品牌,创造最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通过三到五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全国有特色、省内有名气、区内新高地’的新时代标杆学校。”
来源:掌上长沙
责编:彭伍妹
一审:杨露
二审:余画
三审:文杰
来源:掌上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