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华声教育>校园动态>正文

    隆兴中学:从忧到喜,家门口的新校真给力

    2021-12-13 15:0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爱民] [责编:伍依]

      华声在线12月13日讯(通讯员 王鹏 唐欣怡)“隆兴中学这一年来成长很快,把孩子放在这里,我们很放心。”初二年级家委会主任何卫说道。一年来,何卫和众多家长一样,亲眼目睹孩子和学校的变化,经历了最初的质疑,逐渐地接受、认可,再到如今的尊重和放心。这里面有许多的故事……

      筚路蓝缕,新校破茧而出

      灰白相间的教学楼,木质原色浮雕绘墙,教室书声朗朗,田径场生机勃勃。师生或在槠树下读诗怀古,或在水木清华听雨赏竹,或在博望广场览世界之大,或在真字演变中品历史之醇……这就是如今隆中校园里所呈现的本真教育画卷。

    隆兴中学2.png

      可时间回溯到两年前,却远没有如此美好的场景。

      2019年10月,校长杨雄敏初到这里时,迎接他的仅有空气中扬起黄褐色的沙尘和工地上轰鸣不断的机器声。几顶安全帽、几张办公桌椅、几台电脑和通风不畅的租房,凑成了一间临时办公室。就在这样的办公条件下,校长杨雄敏和筹建组的同志们担起学校顶层文化设计的重任,书记张花盛、副校长张蕾带领几位老师奔波于建筑施工工地和第一次招生工作。

    隆兴中学1.png

      “第一次到学校的时候,隆兴中学还是一片在建设的工地,领导们比我们老师还辛苦,每天要去工地来回几次,有时还要跑社区,一边关注工程进度,一边操心开学工作。”唐欣怡老师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去年6月份,天元区教育局举行隆兴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评审会,杨校长经过数次推敲的以‘本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顶层设计,收获了在场兄弟学校和领导的肯定,我们都很高兴,因为大家为此付出了很多。”

      2021年9月,学校迎来了首批就读的学子。当一个个面带微笑的孩子来到隆中校园,这里立马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与活力。

      柳暗花明,办学赢得信任

      “真的没有重点班?均衡分班能行吗?”“分层走班教学对孩子是好事吗?”“年轻教师靠谱吗?”“新校”的标签让人充满了对“无经验”的不信任。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一路走来,隆中获得了大部分学生、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却也不乏提醒与质询。

    隆兴中学3.png

      “咱们隆兴中学从第一届开始,我们就要坚决执行均衡分班。”第一批隆中学子的名单刚到手上,杨校长就在行政会上强调。2020年下学期,隆兴中学以“S”型原则分班,成为全市第一个真正实行均衡分班的学校。虽然当时受到了各方的质疑,但学校顶着压力,坚守教育理念和规律,默默将此项工作做牢做实。事实证明,隆中走在了前面。2021年,全市所有初中和小学都禁止编重点班,严格执行了“均衡分班”的政策,此项分班原则所带来的优势也逐渐显露出来。

      敬畏生命,正视差异,遵循规律是隆中坚持的教育原则。隆中坚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力求后进生吃饱、优生吃好,采取了“分层走班”“培优辅潜”双管齐下的方式。而这一决策不是一拍脑袋的决策,也不是史无前例的“试验田”。前期学校进行了大量调研来论证此项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同时收集了学生、家长、老师的建议,并在数轮听课评课实践中形成反馈,不断研讨、不断优化,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课堂,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得到最好的成长。

      2108班班主任任天南老师今年刚入编,站在讲台上却不失一个成熟教师的老练。“虽然是一个教学的生手,但我还是希望展现得更熟练一些。”同事都评价任老师“肯吃苦、舍得干”,深夜办公室的亮光中总有他的一盏。“功夫下在课前和课后,课堂上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我还有很多可以学习、进步的地方。”

      隆中教师整体年轻,却个个都是“任老师”这样的心态,求知若渴。为推动这支年轻的队伍迅速成长,杨雄敏校长决定以抓队伍建设作为建校头几年的中心工作,以课题研究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省级课题《“双新”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校本化实施研究与实践》成功立项并开展研究,提出建设“三支队伍”,实施“四个策略”,推进“五大工程”,构建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编写教师发展五年规划,建立分层培养教师体系,制定校本教师培训课程,做到有目标、有计划的培养教师。学校努力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如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开展主题研讨、德育论坛、读书分享等教师互促活动,依托建宁教育集团的师资优势,实施青蓝工程,多维度提升教师的能力,多方向促进教师的成长。“我们学校的老师虽然大体上都比较年轻,但是总能带给我们丰富、有趣的课堂。” 2009班学生文思晨对老师的课堂表示喜爱。

      学校坚持构建现代化学校治理体系,实行家校联动,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成立家长委员会和膳食管理委员会,学校食堂置于家长的监督管理之中,确保孩子们在食堂能够吃饱吃好。同时,学校一些涉及家长和学生的重大事项,由家长共同参与决策,如校服供应厂商、研学旅行的确定。学校把校服款式的选择权交到孩子和家长手中,在校服设计和厂家选择上都邀请了家长及学生代表全程参与。

      学校坚持让每一位师生健康幸福、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努力建立人文、民主、和谐、开放、进取的现代学校制度。家长们表示“沟通非常愉快,学校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家委会成员们对校方的评价非常高,在他们看来,凡是家长们的合理诉求,都能得到学校的及时回应,一律给予大力支持配合,“感受到学校对学生安全是非常用心、负责的。”学校处理事务过程坚持公开、透明、民主的方式,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管理,只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就是隆中的追求,这样的“好学校”逐渐打消了家长们对于新校“不成熟”的疑虑。

      匠心育人,“本真”成就精彩

      2020年9月正式开学至今,学校已有七、八年级共24个教学班,总计1226名学生。短短一年多,家长们感受到隆中人对本真教育理念的坚守,漫步校园,处处感受到隆中的匠心。

      学校的六栋楼都以“真”命名,分别命名为尚真楼、悟真楼、守真楼、纯真楼、葆真楼、至真楼,体现了求真之路上的层层递进。五个园都以“本”命名,分别命名为崇本园、务本园、立本园、固本园、循本园,谨记君子本立道生。西北一角建有“躬耕园”,作为学生劳动课程和实践基地,让身处城市的学子能够体验蔬菜种植的乐趣。连廊之间诗词飞扬,“隆德至善,兴学求真”的校训浸润在校园的每一处……奉献给孩子的是一座富有文化内涵的学校。

      “立本求真,创造未来”的教育理念指引着隆中人做好“五育融合”这篇文章。杨雄敏校长认为,课程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隆中教师树立大课程观,既做好静态的课程,又做好动态的课程,将一切学校教育活动构建为达成育人目标的真实路径。学校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好中国精神的底色;以学科教育奠定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以生命教育绽放生命气象;以养成教育形成公民素养;以责任教育奠定家国情怀和增强国际视野;以体育教育锻造健康体魄;以艺体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以劳动教育塑造实践能力和自立精神。

      走进隆中校园,活动精彩纷呈,主题节日活动轮番上演,德育系列活动寓教于乐,优化学生在校行为习惯,为学生身心发展保驾护航;走进隆兴中学,学生人人出彩, 40多种类选修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构建丰富的本真课程体系,数十项校级艺术赛事奏响动人的生命乐章。“把钢琴搬进隆鼎书院。”杨校长在行政会上提议,“不要怕孩子弄坏了,要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学校都要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初见成效,卓越擦亮品牌

      如今的隆中,学生乐学,崭露头角。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本真少年日益耀眼,市、区级学生比赛共计76人次获奖,《少年派的小欢喜》《强国一代有我在》校本剧从区、市级展演活动中脱颖而出,在省级展演过程中得到评委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隆兴中学4.png

      如今的隆中,教师好学,比学赶超。老师们在和谐上进的工作氛围中,谋求自己的专业成长,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类教学教研竞赛,共有130人次获奖,其中4人在国家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省级得奖6人,1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成功立项,教师以昂扬的态势在教育岗位上赶超争先,正在形成一支“崇德笃信、仁爱求真、精勤务本、大气儒雅”的本真教师队伍。

      如今的隆中,赢得较好声誉。学校多次承办市、区级研讨、竞赛活动,隆中师生组织有序,行动有力,得到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行的认可和赞誉;在教学开放日、家长会、科技节等大型活动中,隆中办学精耕细作、开拓创新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乐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隆中就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隆中人怀着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为学生付出、为学生谋发展的本真之心,对每一个梦想负责,从被质疑走向“很放心”,真正收获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全体隆中人团结一心,奋发图强,秉持“唯有超越才能卓越”的精神,努力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师生幸福的优质学校,将隆中打造成株洲教育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据悉,隆兴中学位于国家级高新区——天元区,是株洲天元区委、区政府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新时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形势下新建的一所初级中学。学校于2020年8月建设完成,并于9月正式办学。现有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共1226名学生,专任教师88人。学校按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标准建设,秉持立本求真、创造未来的教育理念,以隆德至善,兴学求真为校训,践行本真教育,塑造本真文化,培养具有公民素养、创新意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努力建设师生幸福的优质学校。

    责编:伍依

    来源:华声在线

    会员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